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民以食为天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六章民以食为天3

    宣统二年(1910)八月一日中午广元县衙

    从“醉八仙”回县衙的路上武太行就在想着刚才和陆百川之间谈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陆陆续续的涌来保宁府的近百万(大人孩子都算上)难民的吃饭问题,今年湖南大面积遭灾,老百姓流离失所者加在一起怕是千万都不止,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帮得了这么多,可既然帮了就要让这些难民吃饱穿暖,而绝不是仅仅将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这么简单。

    回到县衙,武太行便找来了李道河,两人一商量,便拿出了几项针对保宁府内几十万民工的政策,首先,民工们的每天最低工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由原来的十文钱涨到了十五文,至于其他工种也按照每天不低于五文钱进行调整,让工人们能有更多的钱养活他们的家人。其次,将民工每天的伙食标准由原来的没人十文钱提高到十二文,规定每个工人的午饭里都必须有一整根的广元产小火腿(廉价火腿肠)。最后,由巡访团罐头厂向“包饭”商家免费提供浓缩肉汤,以保证每个民工中午或者晚上至少有一顿能够喝到肉汤,现如今每天都会有几千头的牛羊从陕西蒙古那边贩运到广元来,其中大部分都被巡访团的罐头厂吃下了,所以这浓缩肉汤还真的不缺。

    为了保证这些措施的坚决执行,将有保宁府衙和巡访团联合出面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对阖府上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一经发现,除了会对涉事人员进行高额罚款外,还会对相关责任人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苦役,服苦役的年限若后果异常严重的话,可酌情增加。

    “大人体恤百姓,李某在这里替这百多万的灾民谢过大人了!”在敲定了这些事项之后,广元县令李道河已经是被感动的稀里糊涂了,居然想要给武太行磕头,他这会儿是真的感动,自家大人身处川南一隅之地,却没有忘记他处的难民,收容了一百多万的难民,从古至今,但凡当权之人,又有几个能有自家大人这份善心,这份真心呢?就冲这个,自己帮着自己大人造反谋国又能如何,更何况现在不是还没造反不是?

    “李大人,李大哥,别,千万别,您这样小弟哪里受得起啊,再说了,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之前每天十文钱的最低工资也确实是少了一些,眼瞅着就要入秋了,怎么着也要给难民们添点嚼谷不是?”武太行连忙上前搀起了李道河,两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关系已经和一家人一样,让李道河在只有两人的情况下给自己下跪,无论如何武太行都不觉得很合适。

    “大人,李某在这里撂下一句话,今后不管大人想做什么李某都一定全力支持,就算是刀山火海,李某这一百来斤也愿意去试上一试!”李道河被武太行按在了椅子上,可看武太行直起身子,他也跟着站了起来,用手指指着天,非常郑重的说道。

    “李大哥,兄弟我谢谢大哥能够看得起我,咱俩也不整那么多的虚套了,我也撂下一句话,武某此生,不管能够走多远,都一定带着大哥一起,让咱们兄弟一起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武太行再次将李道河按在了椅子上,这一次似乎是也感觉到了武太行语气中的坚决,李道河并没有再起身。

    “李某一定竭尽所能!”李道河坐在那儿对武太行拱了拱手道。

    “刚才敲定了改善民工伙食的问题,上次和大哥说的‘稻田养鱼的事情怎么样了,搞出来没有?”武太行见李道河这回没有起来的意思了,便也坐了下来,喝了一口茶后他便将话题转移到了“稻田养鱼”这件事情上。

    原来,武太行在来到广元之后发现当地农民水田的产量极低,每亩的产量只有三四百斤,最多不过五百斤的样子,就这还是上好的水田,换成差一点的水田亩产两百斤稻子的都有,若不是一年能够种两茬稻子的话,估计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也要饿着人了。

    可怎么增加粮食产量呢?杂交水稻,武太行只是知道个大概,具体怎么搞他也不清楚,再说了,好的水道良种培育那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有时候十几二十年都未必能够有大的突破。转基因作物,那简直就是断子绝孙的活计,武太行可不敢让老百姓去种植后世袁隆平都拿不准的东西,更何况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

第一百二十六章民以食为天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