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民以食为天3[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也弄不出转基因水稻来。化肥,还是算了吧,现在他武太行要是能搞出化肥生产线的话,估摸着也不会去生产化肥,拿那东西生产炸药岂不是更好?

    思来想去,武太行便想起了一次自己去苏南时见到的稻田养鱼,据说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而且每亩还能够捎带着产出一百斤左右的鱼,换算成清代的大斤(不到六百克)也有八十多斤,想来能够极大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武太行便将自己的想法和对稻田养鱼的认识都和李道河讲了,委托对方寻一些老百姓试着搞一下,如果可行的话,就在全保宁府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推广,可后来一忙起来吧,武太行就把这件事情给忘到脑后了,今天说起了和粮食相关的问题,他这才想起这茬来。

    “下官照大人的吩咐寻了一些老农,其中有几位确实是听过有人在稻田中养鱼,只是这在稻田里养鱼吧不好侍弄,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产出的鱼个头也不大,卖不出价钱,所以积年累月下来便没有人愿意去做了,大人您想啊,咱们广元县就靠着嘉陵江,上好的一尾鱼也就四五文钱,就算是稻田里能养出大鱼来,也卖不上价钱。”李道河很无奈的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和武太行讲了,老实说他第一次听到这个主意的时候也是眼前一亮,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老百姓不是很感兴趣,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样啊,也是,不过也不能这么就算了,毕竟这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民生活的一条途径,无非是费上一把子力气,这样吧,由衙门出面在广元县城周边划出五千亩的稻田来,由衙门提供稻田改造所需的物资经费,投放的鱼苗和部分饲料,让这部分老百姓先干起来,看看一年两茬的是不是有效果,如果有的话,就按照这个方式在全保宁府开展。”

    武太行听李道河一解释也弄明白了,这个时代的鱼很便宜,便宜到了你无法想象的地步,而且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所以老百姓看不上养鱼的那点收入,加上现在保宁府到处都在大搞建设,只要你肯花力气,到哪里都能赚饭吃还有点零花钱,完全没有必要在“稻田养鱼”上浪费时间,更何况绝大多数人还对这种新鲜的事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抵触情绪。

    “下官一会儿便把事情安排下去,想来有衙门的补贴这种事情推广起来会容易许多,另外对产出的鱼咱们是不是可以由官方出面进行收购呢?毕竟一下子这么多的鱼放到市场上,一时半会儿也消化不了。”李道河想了想,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也行,所谓‘谷贱伤农,若是辛苦了几个月却卖不出价钱的话,难免会打击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好,就这么办了,让罐头厂的那个新来的德国技师没事儿的时候研究些淡水鱼罐头、烤鱼片什么的,到时候吃不了就加工成军粮,不光是稻田养鱼的鱼,就是渔民从江里打上来的鱼我们也可以以保护价收购,起码不能让渔民的生活比一般的老百姓差不是?”武太行会怕鱼多的吃不掉?答案肯定是不会,不说别的,三十几万的民工,一天最少就能解决掉七十万尾鱼,如果敞开向保宁府的难民供应,五千亩稻田产的鱼,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大人体恤百姓,下官一定将这件事情给办的漂漂亮亮的,让保宁府的老百姓都能够感受到大人的这一项德政。”李道河连忙点头称是,在他看来,只要是能够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保障的政策都是德政,都要大力的推行。

    “这就对了,咱们现在能够影响的地盘大了,所以也就不能只局限于这广元县了,虽然现在还不能将李兄推到知府的那个位置上,可李兄很多时候也要自觉的把这些事情都担起来,有时间的话叫上于瑞栋的先锋营,到各州县去看一看,指导一下下边的工作,若是能将这整个保宁府都治理的和这广元县一样,我可就省心了。”武太行见李道河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就想着要去计划着怎么完成武太行交代的事情了,便不免提醒了对方几句,李道河正值壮年,最少还能再干二三十年,如果用好了的话,不失为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一大助力。

    “下官省的,一定会尽力的!”闻言,李道河起身,走到堂中,十分恭敬的拱手答应了下来,做官嘛嘛,哪一个不想守牧一方,他李道河自然也不会免俗。

    ——

第一百二十六章民以食为天3[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