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农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8章 四诊之法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同一天内,也常因体态的改变、活动的多少以及精神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异,便可以看得出来,古人对于切脉有关因素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因为这时分辨正常脉和病脉是很有关系的。”

    “诊脉是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中医的一套理论体系也为世界所特有的,中国古代医家很注意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认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病的属性是寒还是热,机体正气是盛还是衰,以及测知病因、病位和判断预后;正像《内经?灵枢经?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就是说,脉诊可以判;断病人的生死,处理百病,调理虚实;《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过:‘善诊者察色按脉,……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

    “这些所说的意思,就是从脉象的权衡规矩,可以识别疾病所主的脏腑;从病人的脉象去辨别浮沉滑涩,可以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这是从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的观点出发的,而这种整体观点又是以经络学说作为基础的;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连四肢肌朕骨节,把全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脉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从脉象的变化可以察知内在的变化;所谓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这就是说,人体内部的变化会在外部表现出来的;脉搏是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脉象的情况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心脏主动脉活瓣是否健全,心跳是否合乎节律,以及动脉的弹性怎样,都可以通过脉搏诊出。”

    “非但如此,由于循环系统和身体各内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组织代谢的任何变化都会给血液循环以一定影响,而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所以,脉象不单单反映循环系统的变化,还能反映出其他构脏和系统的变化;比如许多疾病都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有关,发烧、发炎时,血液中的白血球数相应增加;肝癌、糖尿病等疾患,都能使血液成分起变化,从而导致血流速度等方面的改变,并引起脉象的变化;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关系更加密切;比如,由于血管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当有些疾病引起这两种神经的变化时,血管就受影响,从而引起脉象的改变。”

    “以此可见,中国古代医学强调脉诊在临床上的意义,是有着依据的,只不过古人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的认识而已;

    而所谓的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不同的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中国古代医家对于脉象的研究是很细致的;《内经》上面已经记有十多种脉象,《脉经》总结了二十四种,而这之后的脉书甚至记载了多达三十多种或者更多;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宋代施发的《察病揩南》这本书,记载了三十三幅脉象图,非常的生动有趣。近代用科学仪器描绘脉象,是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在公元一八六o年发明脉搏描记器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中国古代医家能在几百年前单单凭手指的感觉和想像,就能绘出如此多的脉象,这在世界脉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比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脉象当中的‘浮、‘沉在《内经》中已有记载,《难经》、《伤寒论》上也都有所论述,而它们所反映脉位,所谓的脉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脉所觉察出的脉搏表现最明显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轻按就可觉察脉搏、重按反而减弱的脉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见于外感病初起,机体和外界致病因素是指外在因素相杭争于肌表。”

第368章 四诊之法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