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世间岂有一成不变之治法![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政殿西,迩英阁。
nbsp自禫除日后,视朝之制虽然尚未恢复,但不论是中书,亦或者是太后,都没忘记对小皇帝的培养。
nbsp凡双日,李杰都会在崇政殿西边的迩英阁听讲。
nbsp“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nbsp“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nbsp今天讲学的是鲁宗道,为了今天的讲学,他可是筹备已久,特地挑了《论语》中的名篇。
nbsp抑扬顿挫的念完这一段后,鲁宗道语气微顿。
nbsp“官家可知此句之意?”
nbsp李杰直言道:“先生这是在考我吗?”
nbsp“嗯。”
nbsp鲁宗道倒是毫不客气,直接承认了这一点,凡事自有规制,在课堂上,他是老师,官家即便贵为天子,亦是学生。
nbsp先生问学生,自是应当。
nbsp“此篇乃是《论语》中的为政篇,宛丘候(子张)问至圣先师(孔子),是不是可以先知。”
nbsp“至圣先师答曰,殷商之礼源于夏,其中既有损,亦有增,哪些增,哪些损,皆是有迹可循。
nbsp同理,周源于殷。
nbsp以殷、周为鉴,虽百世,亦可知也。”
nbsp听到这个回答,鲁宗道心里很满意,官家的学问愈发精进了,不过,他脸上却没有表露分毫,依然板着一张脸。
nbsp“官家自己可有所得?”
nbsp读书?
nbsp何谓读书?
nbsp只知其义,不知其理,是为死读书。
nbsp真正的读书应该是通其意,晓其理,然后熟练的运用到生活之中。
nbsp如此方才算得上真正的读书人!
nbsp李杰故作沉吟,片刻后答道。
nbsp“先生,我觉得此篇和《唐书·魏郑公(征)传》中的一句话道理相似。”
nbsp“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nbsp“好!”
nbsp鲁宗道抚掌赞道:“官家能通此节,可谓进学矣!”
nbsp这句话是鲁宗道发自内心的感叹,能将《论语》和《唐书》相连,说明官家已然贯通这两本书。
nbsp并且,还不是普通的纯熟,而是真正的通晓。
nbsp此时,鲁宗道不由回想起已故王司谏(王禹偁)的一句话。
nbsp‘自古君臣相得,皆如鱼之有水。
nbsp如今,他颇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nbsp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nbsp一点就透,举一反三的学生!
nbsp鲁宗道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寄养在外祖母家,舅舅们对他很是轻视,幸得外祖母的培养,他有了读书的机会。
nbsp幼时的遭遇让他读书愈发的刻苦,在他的仕途当中,有一个人是不能忽视的。
nbsp戚纶,他人生中的伯乐。
nbsp正因为戚纶,鲁宗道有机会结识了名臣王禹偁。
nbsp(戚纶和王禹偁皆是太平兴国八年的进士,是同年)
nbsp如果说戚纶是鲁宗道的伯乐,王禹偁便是鲁宗道的‘偶像,他敢于直谏的风格大多是学自王禹偁。
nbsp“官家对变与不变,是如何看待的?”
nbsp半晌,鲁宗道问出了准备许久的问题。
nbsp他今天讲为政篇,正是为了引出这一句话。
第十八章 世间岂有一成不变之治法![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