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一样的永生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 处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直到此时,虞王才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下垂,转身看向一直站在一旁的张宇,语气里多了几分疲惫,却也带着显而易见的倚重:“国师,今日之事,多亏了你。

    nbsp若不是你当机立断,拆穿这些人的阴谋,孤险些就要错怪忠良,让朝堂落入奸人之手。”

    nbsp张宇微微躬身,语气平静:“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nbsp倒是这些官员被革职、流放,朝堂之上骤然空缺了不少职位——廷尉、工部侍郎、还有各州府的通判、县令,加起来足有三十余职,若不尽快补上,怕是会影响赈灾事宜,甚至耽误地方治理。”

    nbsp虞王闻言,眉头瞬间皱起,面露难色:“你说的正是朕忧心之事。

    nbsp如今朝中可用之人本就不多,王明、苍张一党牵涉甚广,连带着他们举荐的官员也得一并核查,能留下的更是少之又少。

    nbsp眼下淮河赈灾正到关键时候,地方上还等着朝廷派官去统筹粮草、安抚百姓,若是没有官员接手,恐怕会出乱子。”

    nbsp他顿了顿,看向张宇:“国师足智多谋,可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补充官员空缺?总不能让这些职位一直空着,耽误了国家运转。”

    nbsp张宇早已胸有成竹,上前一步躬身回道:“大王不必担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臣在城郊设立了一座学宫,这些年来,一直教导学子们经世济民之学,既有研读律法、熟悉政务的,也有通晓农桑、擅长算术的,还有懂得营造、能管工程的。

    nbsp如今正好可以通过科举之制,从学宫学子中选拔人才,补充到朝堂各部。”

    nbsp“科举?”虞王微微皱眉,显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何为科举?是像以往那样,由士族举荐人才吗?”

    nbsp“并非如此。”张宇摇了摇头,上前一步详细解释道,“以往的举荐制,多由士族门阀把持,他们举荐的不是同族子弟,就是亲信门生,普通寒门子弟即便有满腹才华,也难有出头之日。

    nbsp长此以往,朝堂之上尽是士族党羽,像苍张这般勾结私党、贪赃枉法之事,只会越来越多。

    nbsp而科举制度,便是让天下学子不论出身、不分贵贱,皆可报名参加考试,由朝廷统一出题、阅卷,根据成绩高低录用为官——成绩优异者直接入朝任职,次者可外放至地方,填补空缺。”

    nbsp虞王眼睛微微一亮,却还是有些疑虑:“如此一来,倒能避免士族垄断官职,可这科举真能选出可用之才吗?

    nbsp万一考中的都是只会死读书的酸儒,不懂治理百姓、统筹实务,岂不是反而误事?”

    nbsp“大王放心,臣早已考虑到这一点。”张宇语气笃定,“臣设计的科举,并非只考诗词文章,而是分了‘经义‘实务‘策论三科。

    nbsp经义检验学子的学识与德行;实务考算学、律法、河工、农事,确保他们能处理地方琐事;策论则让学子针对当前的赈灾、边防、民生等问题提出对策,考察他们的谋略与眼界。

    nbsp三者综合评定,选出的必然是既懂学问、又会做事的人才。”

    nbsp虞王听着,眼中渐渐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如此说来,这科举倒是能选出真正有本事的人?

    nbsp可那些士族子弟,向来垄断官场,若是推行科举,他们会不会反对?”

    nbsp“大王,眼下官员空缺,再加上臣这些年来的清洗,此时的虞国士族势力正处于衰弱期。

    nbsp而如今大王春秋鼎盛,这正是推行科举的好时机!”张宇解释道,“以往官员选拔多靠举荐,而举荐权大多掌握在士族手中,他们举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亲信故旧,许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为国效力。

    nbsp长此以往,不仅官场死气沉沉,士族势力也会越来越大,威胁王权。

    nbsp而科举则能打破这种垄断,让寒门子弟有机会凭借自己的本事进入官场,既能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又能削弱士族的势力,让权力重新集中到大王手中。”

    喜欢。

第75章 处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