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新秩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初秋的夜格外凉爽,月如银盘,挂在榆关的天空上,洒下银sE的光华,浸润着关外无声的荒原[全字ww]

    关城之上,周知裕望着夜sE,缓缓道:“近来边关屡屡告急,契丹人沿边墙各处关口纷纷袭扰,是一度攻破了镇远若是放在当年,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和周知裕同登关城赏月的还有刺史张在吉、左营甲都都头李诚、司士曹冯道三人听了这话,都是一阵叹息

    众人默然,忽听张在吉Y道: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yu谁语,关河空郁纡”

    李诚没听懂,但是知道这位刺史是在Y诗,张在吉Y诗和后世朗诵是不一样的,Y诵的时候带着一丝关白古腔,似唱非唱,似Y非Y,在寂寂的夜晚传出去很远,十分有韵味,听得几人如痴如醉李诚是第一次听唐人Y诗,和他想象完全不一样,虽然没有听懂,却觉得非常好听,等张在吉Y完,便按照后世的习惯“啪啪”鼓起掌来,口道:“使君好采,好诗”

    张在吉转头看了看他,笑道:“这不是某写的,这是高常侍开元年间所作当年他东出营州之时,就是从榆关北边的卢龙塞过去的,留下了这首”

    冯道知道周知裕和李诚都是武人,周知裕他尚不了解,但李诚肯定不清楚这里面的故事,便解释道:“高常侍就是肃宗朝曾任淮南节度使和剑南节度使的高公,名适字达夫,爵渤海县侯终散常侍开元年间,高公云游幽蓟的时候做了这首诗,诗里讲的是当年赵国大将李牧扫平胡虏的故事”

    李诚恍然道:“就是和岑参齐名的高适啊?这个听说过,他的边塞诗很出名”

    张在吉和冯道都问:“李御侮也知道岑参军?没想到李御侮对高公的边塞诗也有涉猎,却不知最Ai哪首?”

    见周知裕也好奇的看过来,李诚有些慌了,他穿越前学习一直不好,尤其是背诵和记忆方面是一塌糊涂,这时候有一种当年在课堂上语老师提问的窘迫,连忙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想起一首后世但凡初化程度都能随口背出的边塞诗,却想不起来究竟是不是高适的,只得道:“记得一首,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神座 ww)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Y山”

    张在吉笑了笑,没说话,冯道接口道:“李御侮竟然读过这首,难得此诗甚好,某也Ai读不知李御侮还读过别的么?”

    得到了鼓励,李诚不禁有些洋洋自得,福至心灵之下又想起一首,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yu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张在吉和冯道点头,示意赞赏,于是李诚竟有些飘飘然了,他对自己居然能和唐人讨论诗词感到无b自得

    等几人沿关城继续走的时候,周知裕落到后面,趁张在吉和冯道没注意,一巴掌打在李诚后脑勺上,低声笑骂:“不懂就不懂,装什么门面你说的这两首我也听过,压根儿不是高常侍所作竟给某丢人哈哈”说着,自己也哈哈笑起来

    四人在关城上边走边谈,最近心情大好的周知裕兴之所至,热血上涌,遥指关外大声道:“待某家大军练成,必定提兵出关,早晚收复此地,岂容我汉家百姓受此屈辱,怎能让契丹小儿辈猖狂”

    李诚想起一事,道:“我手下有个弟兄原是关外百姓,逃难入关后入的营他前几日央求我出兵解救被困在关外的乡邻,当时秋收正忙,我答应他会考虑此事……”

    张在吉叹道:“这几月里已有数万百姓逃入关内,但仍有多的百姓至今还在契丹人的y辱之,吾辈既为平州官吏,却眼睁睁看着百姓受难,实在痛心之极”

    周知裕想了想,问:“你手下弟兄所说的那些百姓在何处?若是离得近,咱们倒是可以派人去接回来”

    李诚道:“说是在白狼山,我当时忙着秋

第三十七章 白狼山水间(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