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木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代的官制(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永乐十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南京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种官僚机构的设置完全和北京一样。南京所设立之部称“南部”,虽同有一套职官,但多安置闲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员,其职权远不如北京部。所以,南京各官自成一种势力,与北京明争暗斗,两京官员迭为消长,操纵朝局。这是明代的一种奇特现象。

    明代部所属各清吏司之郎、员外郎、主事等司官,皆为实际任职之人,所以颇能上下其手,招降纳贿。

    明代部尚书往往不拘定额,可以添差,故有道士而任礼部尚书,工头而任工部尚书的现象。

    都察院

    明代初年,沿元旧制,设御史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改置都察院。这个机构为明代所创设的,与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广、贵州等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都御史为台长,与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御史之职,据说: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期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可见明代都御史的权力很大,凡官吏之考察黜陟则会同吏部、重大刑狱则会同刑部与大理院。其他各官署则分属十三道监察御史稽察。监察御史充任的职务,远比前代繁重。据所载:

    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在

明代的官制(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