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涉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第十七章:守拙之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师妹平日里并不用刀,她最擅长的兵刃是长鞭。”

    听到此,檀宇清和甘若怡不免有些吃惊,甚至有些气馁起来。他们也明白自己当前的武学修行水准与真正的高手相比,还有着天大的差距。

    见到两人沮丧的表情,韦恪安慰道:“天下武学虽千变万化,但武学的根源却与大道相同。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武学修行的初级阶段在于顺修,也就是通过不断熟练各种兵器及其招式变化,体会武学之变幻无穷;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就要设法把握武学中这生出各种变化的根源。明道之后的火龙真人于是便将七十二路荡魔剑法缩减到七招,号做“守拙剑法”,招法简单甚至不能称为招式,但这几招却凝聚了火龙真人对于大道的理解;在武学修行和道法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以使武学修行更上一个台阶,步入真正的一流高手之列。”

    听到此,两名少年又不禁怦然心动起来。看到两人表情的变化,韦恪笑着说:“宇清、若怡,你们不用着急,秦师妹会把这几招‘守拙剑法都传授给你们,不过此时你们的武学境界不够,其中的精妙,却有待你们日后慢慢体会了。”

    此刻开始传授剑法,原本在广场上观战的人群也陆续散去了,涂山道人们都有修习“守拙剑法”,可是能把武学进益到什么程度,仍旧依赖于自己对道法的理解以及平日里的修炼。

    秦云卉于是从兵器架上取出一把木剑,把这守拙剑法七式演示了一遍,看上去这剑式的确平平无奇。檀宇清与甘若怡又跟着秦云卉,把这七式又亲身习练了几遍,他们心知自己此时的武学修养尚不足以体会其中精义,只有先把招式强行熟记,后续再慢慢揣摩。

    甘若怡此时突发奇想,向秦云卉问道:“秦师姐,大师兄说火龙真人祖师这七式‘守拙剑法是从原来的七十二式‘荡魔剑法中化繁为简而来。可如今我们底子太差,或许先学这七十二式‘荡魔剑法,再逐渐体会火龙真人剑招的演化之道,比我们现在直接学这七式‘守拙剑法能更有进益。”

    韦恪与秦云卉赞赏地点点头,看来甘若怡的资质比自己最初想象中的更高。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是先由简到繁、再由繁至简,这不仅是武学修行的步骤,也是体会道生化万物,万物又重新归化为一的道法修炼过程。不过韦恪先教授两少年“守拙剑法”,并不在于让他们两人能够直接达到高手的境界,而是让他们明白武学修行的次第和目标,以免后续修行走上弯路。

    韦恪于是说道:“若怡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这七十二式‘荡魔剑法招式相对繁杂,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教全,不过你们多学一种剑法也没有什么坏处。今天我就为你们演示一番。”

    说罢,韦恪随手拾起一把木剑,开始比划起来。渔道人韦恪功力深厚,对于武学修行更是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他舞起‘荡魔剑法,快时动若闪电,卷起朵朵剑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静而稳若岱岳,由静生动,惊天一剑如有雷霆万钧的气势。这剑法动静相宜,韦恪舞起来更是虎虎声威,技惊全场。

    檀宇清和甘若怡瞪大了双眼,看得分外过瘾,一时间也忘记了去记忆其中的招式。一旁的秦云卉很长时间未见到师兄舞剑,心想如今机会难得,便拿起木剑,和韦恪共舞起来。

    两人虽是同一套剑法,但风格却分外不同。韦恪的剑法厚重,如苍鹰一般阳刚强劲;秦云卉剑法更显飘逸,如蝴蝶一般灵动。虽是演武,但两人长时间没有一起习武,也想着趁此机会好好切磋一番,于是也都用上了七八分气力。两人功力和武学修为相近,但攻防之间也需耗费心力,方不至于落于下风。

    两人斗剑越来越快,虽然招式只限于“荡魔剑法”,但各种变化也是层出不穷,分外精彩;不一会儿,原本已经散去的涂山众位道人们又再度聚拢了回来。过了一盏茶时分,两人心有灵犀一般地同时使出一招“高山仰止”,结束了此次演武,也算是平分秋色。

    难得看到如此精彩的对剑,观众们早已看得目瞪口呆;对剑结束好一会儿,广场上才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对剑完成,师兄妹两人拱拳行礼,秦云卉却发现韦恪有些莫名的发呆;她这才发现,由于近半个时辰的比拼,不觉已汗水淋漓,湿透的白色长裙紧紧贴着身体,勾勒出曼妙的曲线,脸色忽地红润起来。

    见到场中呆呆地两人,檀宇清心道是两人斗剑过于激烈,秦云卉师姐脸色发红,而大师兄韦恪却脸色发白,想来是大师兄更技高一筹。直到三师兄易思岐在一旁干咳两声,韦恪才立刻回过神来,两人急忙完礼退回到人群之中,却引来全场一阵哄笑。

    祝离笑着说:“大师兄今天表现可是有些失常呀。”檀宇清听得不知所然,他只觉着应当是大师兄的剑法更高明一些才对。

    秦云卉于是牵着祝离,转身离开,只把大师兄韦恪留了下来,这更让檀宇清纳闷,不是说好了继续教授武学的吗?

    好在韦恪留了下来,继续向他们两人传授剑招;不过大师兄此刻却心不在焉,只简单传授了几招,便让檀宇清和甘若怡自己练习了。

    涂山观的武学习练手段与檀宇清幼时修行颇为接近,除了平常的招式传授,主要是以近乎实战的比武切磋为主;这样的收效也更显著。

    除了练习涂山的剑法,韦恪后来还让颜晗从藏经阁取来了“百鸟朝凤枪”枪谱,让檀宇清自己习练。“百鸟朝凤枪”是三国时期蜀将赵云的绝学,居然还能在涂山找到枪谱,这可让檀宇清着实兴奋了起来。

    第一天的习武完成,檀宇清与甘若怡略微休息,与道人们一起简单的用过晚餐,吴师叔的易学课程就开始了。和昨日一样,禹王殿中坐得满满当当,大家都不愿意错过这难得的听大师讲道的机会。

    《易经》的基础是阴阳八卦,相传人皇伏羲悟得天地之道,创出阴阳八卦以描述天地、日月运行及万物生死兴亡之理。虽然人皇伏羲年代久远,遥不可考,但《易经》及所解读的阴阳八卦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基础,却是毫无争议的。

    第一堂易学基础课,吴道人从阴阳双爻讲起,接着介绍如何由阴阳爻组合演变成“乾坤坎离震艮巽兑”的八个卦象,用于代表“天地日月雷山风泽”;而八卦按照某种方式相互组合,便足以衍生而代表整个天地万物。掌握八卦运行的规律,也便能窥得天地运行之机,获得鬼神莫测之功。

    《易经》也是后续学习涂山观丹经《参同契》的基础,吴衍坤把整个易经课程分成了二十四次,在半年之内讲完。对于初学者而言,《易经》自然晦涩,除了课堂上的讲解之外,吴衍坤也要求檀宇清和甘若怡必须把周易以及《易传系辞》全部背诵熟记,同时兼习《归藏易》,这可让平日里不喜读书的甘若怡颇伤脑筋。

    第一堂易经课程结束之后,檀宇清和甘若怡还得去藏经阁背诵《老庄》,子时又同众师兄一起参加修行晚课。尽管两人在涂山第一天的修行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两人均倍感充实。

17.第十七章:守拙之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