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初入涂山,道隐江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檀宇清与甘若怡两师兄妹与渔道人一同又回到了长江边。就在前日,与渔道人一起在此处登岸的伙伴,如今已不在檀宇清身边。
墨家的大船再没出现,渔道人在江边找到了一只小木船,这船小的也仅能容下这三人。渔道人坐在船尾,手持双桨,虽然水流湍急,但渔道人每划动一次,小船就会稳稳地往前前行一大截;檀宇清坐在船头,江风混合着水滴拂面吹来。望着江上往来如织的船只,檀宇清又怀念起与朋友们从荆州乘船逆流而上的短暂时光;他也在憧憬,位于长江南岸群山之中的涂山观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渔道人江上功夫娴熟,不一会儿,便把小舟划到了长江南岸。这江南的码头正对着江北两江汇流之处,由于这里是前往湘西、古夜郎和南中的水陆货运中转之地,码头与城镇仍旧是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
渔道人收了船,带着两名少年一同沿着往南的大道前行;长江南岸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开山修路不易,这约莫九尺宽的青石主路在山谷中曲折蜿蜒,城镇便沿街一路往前。除了各类商铺,这里还有大量的食肆与客栈,由于正逢盛夏,天气炎热,有的客栈还为南来北往的客商们提供免费的解暑茶;沿街也有挑着担子的小贩从附近村镇赶来叫卖货物。街道上不时有驮着货物的马队往来其间,从装束看,除了本地的汉人,还有不少苗人或从南疆过来的摆夷人。
渔道人一行走过一段官道,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涂山观所在的南山山脚,抬头望去,只见道观掩映在青山之中,沿山势而建,山门正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虽然楼宇规模不大,倒是颇有一番气势。涂山观所在地为老君洞,也是道家在蜀东著名的洞天福地。
几人开始沿山路攀登,虽然道路变窄,但至少还有着三尺宽的青石台阶。几人加快了脚程,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来到了道观门口。果然这道观规模不大,顶多相当于蜀地小型士族的院落,和江南或者中原的大型庙宇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
渔道人带着檀宇清和甘若怡在道观里很快走完了一圈:正殿太和殿,内有道祖老君的塑像,此时也有稀稀拉拉的香客在敬香祈福。后殿为禹王殿,此殿祭祀的是大禹王和禹王妃涂山氏;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士,虽须发全白,正神采奕奕地在殿外为一老妪解签。渔道人带两人上前行礼,那老道士微微点头,算是回礼,砖头继续与那求签的老者交谈。
檀宇清还想仔细观察这小小的道观,寻思着哪里才是众位师兄们的住所,渔道人却带着两人从禹王殿后方的侧门走出道观,又踏上另一条上山的小道。这山路变得十分狭窄,只能容下两人并肩前行,且崎岖而陡峭,几人很快便穿入了密密的树林之中。转过一座山头,一阵浓雾在密林中突然升起,四周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原来除了世俗中的道观,涂山观在山中隐秘处还有另一方福地,先祖火龙真人在此地按照九宫八卦的次序布下了迷阵,若无人指点,便难以继续深入其中了。
檀宇清和甘若怡于是紧紧跟随着渔道人,在浓雾中穿行,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山洞入口。这洞口隐藏在一棵巨大的黄桷树后面,只容下一人弯腰进入。可一进入洞中,却发现其中别有洞天;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溶洞,但也有着人工开凿的梯级,不时有阳光从山顶的小洞透射进来,照得洞中山壁内的形状不一的钟乳石一片栩栩生辉,也勉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沿着洞内的梯级往上穿行,洞中不时有流水涌出,汇集到梯级边上的深涧内。洞中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开阔,一路前行也能遇到有好几处分叉的路口。当然渔道人知道正确的道路,只是有的分叉路似是通往无尽的深幽洞穴,有阵阵幽凉的清风从洞穴中吹来,发出轻声呜咽一般的声响。有时往洞穴中望去,仿佛其中有着忽明忽暗的光线闪动,像是某种异兽在窥探着自己。这不由得牵动起檀宇清的心怀,突然有了深入洞穴之中一探究竟的冲动。
一边行进,渔道人也一边为两人解释这洞中通道的来历。原来在上古大洪水时代,南方的水系互不相通,蜀地更是一片泽国。禹王在涂山氏及其族人们的帮助下,在山中原有的天然洞穴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连通,在南方的群山中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地下水网。而如今走过的山洞,也是当年建立的大禹水道的一部分,里面的有些洞口还能继续深入;不过越往深入,越是难行,里面或许还有不少上古妖兽的遗种,甚至可能找到禹王留下的心法或宝藏。
听到了渔道人的解读,这禹王水道更加震撼了檀宇清和甘若怡,尽管好奇,但两人此时也只能跟随着渔道人一路前行。不一会儿几人总算踏出了洞
13.第十三章:初入涂山,道隐江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