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京师亦难宁(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京师亦难宁(2)
宣统三年(1911)五月十八日北京紫禁城
见对内阁的弹劾似乎就要被隆裕太后的强势瓦解了,跪在那里企图逼宫的官员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一名御史跳了出来,大肆抨击陆军部调拨到各地的武器质量堪忧且价格高昂,为此还搬出了一大堆确切的数据和来自军队的证词,可谓是血泪斑斑,据此,这名御史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正因为陆军部给桂北前线调拨了大量国产武器才导致了这场战败的发生,所以要求陆军部和内阁承担全部责任。
没等隆裕太后看到太监呈上的奏折,下边陆军部、度支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们可不干了,国内各局的武器质量参差不齐,这件事情还用得着你来说啊,爷们儿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这事情能说吗,这事情若是彻底扯开了的话,朝堂上的这些人,大大小小上上下下有几个人能够幸免?
于是乎朝堂上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一众大臣居然众口一词的为陆军部开脱了起来,连一向和载沣那五不对盘的北洋系也参与了进来,其实你别看德州的北洋机器局看似不错,可私底下同样是一堆烂账,为什么,其实就是国情使然,纵使袁世凯再有能力,面对这个国家的国情也不得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隆裕太后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就坡下驴的便将这件事情给解决了,一方面要求陆军部做好对各局的监督工作,另一方则要求接收武器的时候严格检查,坚决不能让一件有问题的武器流入军中从而影响士气。而那名御史则贝隆裕太后晾在那里,这个二杆子今天拿这件事情发难等于是得罪了一大批朝臣,相信很快他就会尝到这样做的苦果,所以隆裕太后也不介意让对方多舒心几天。
“端方,别睡了,到前边来!”隆裕太后本以为这一折过后大臣们总该消停了吧,可没想到自己前脚给事情定下调,后脚大臣们就又都跪了下来,继续摆出了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模样,见此情景,隆裕太后索性便不搭理这些人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正在角落里打着瞌睡的端方。
端方的全名叫托忒克端方,字午桥,号陶斋,喜金石之学。满洲正白旗人,幼年时被过继给伯父桂清为嗣子。光绪十五年,28岁的端方才正式受命做官,因其工作勤勉,仕途也还算顺利。光绪二十四年,在翁同龢与刚毅的保荐之下,端方第一次为先帝德宗召见。戊戌年,朝廷下诏筹办农工商总局,端方被任命为督办。对当时“志大心切”的端方来说,这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厄运的开始。戊戌变法期间,端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筹办的部门当中,他曾一天连上三折,其工作热情与效率,可见一斑。但是农工商总局很快便被撤销,端方本人也被革职。
不过这货也确实是旗人当中的异类,为人刚正,才具颇高,你就是不想用他有时候都不行,很快他便因庚子年接驾有功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从河南布政使一路做到了湖广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不算,后来还在慈禧的授意下带队出国考察宪政,等到袁世凯失势之后这货更是坐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高位,风头一时无二。奈何后来因为得罪了小德张被免了差事,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有资格出现在这大朝会上。
“奴才御前失仪,请太后降罪!”端方听隆裕太后提到自己的名字,当时便是一个激灵,连忙跪下请罪,说起来这货今儿个这么困也是他自找的,头天晚上他也知道了桂北大败的消息,别人都忙着四处走动勾兑,可他却闭门谢客,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研究起了桂北的地图,一边研究还不忘一边痛骂着相关人等,以至于最后连自己的嗓子都骂哑了。
“嗓子怎么哑了?可是病了?小德子,散朝后着太医院派人去端方府里看看。”隆裕太后见端方态度非常诚恳,心中也是很满意的,其实她对于端方被免职的前因后果清楚的很,只不过是装糊涂罢了,针对的也并不是端方,而是对载沣在袁世凯死后迅速抓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位置表示不满。
“谢太后关心,奴才无事,不过是早上吃了块腐乳罢了。”端方连忙推辞,这就是规矩,若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京师亦难宁(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