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保定二三事(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锅也是背定了。
“五万两,糊弄小孩子呢,几个月了,五万两银子还不够两万多人吃饭的,若是要乱的话早就乱了,那五现在坐拥六镇兵马,手里边可谓是兵强马壮,饷械充足,别的不敢说,从禁卫军那边捯饬点钱过来保证巡防营的吃饭还是能够做到的,再说了,现如今顺天府的巡防营大都是旗人充当,朝廷那边多多少少的还是能给一点旗饷,所以一般乱不了,华甫你就不要想着顺天府出乱子了,这乱子啊,即便是要出也是先出在南边。”袁世凯苦笑,作为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冯国璋居然真的相信朝廷的托词,还指望着那五那边自乱阵脚,殊不知现在的朝廷怕是已经动了要剪除北洋团体的心思了。
如果没有那五和禁卫军团体的迅速崛起,袁世凯还可以淡定的在老家钓鱼种田,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彻底掌控北洋军,也没有人能够震服下边的那些督抚,一旦载沣和那些立宪派或是地方督抚发生碰撞撞得头破血流的话,自己的机会就来了,和自己斗,载沣不管是手腕还是实力都差的太远了。
可是现在不行了,载沣手底下多了一个那五,虽然政治手腕还不够老辣,可是却也有了相当的实力,六镇禁卫军加上二十四个营头的巡防军,已经有了和自己的北洋六镇一战的实力,更何况对方还占着朝廷的大义,一旦要是真的打了起来的话,自己是真的没有必胜的把握,可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就任由对方发展壮大的话,也不行啊,那样到了最后的话怕是不用对方动手北洋团体就完了,所以他必须要出招了,这才有了盛宣怀鼓动载沣颁行《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谕》一说,其实目的很简单,袁世凯就是想要人为的制造新的矛盾以缓解朝廷和北洋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中堂教训的是,是下官太想当然了,还有一件事情好叫大人知道,日本驻华公使青木宣纯先生昨晚找到了下官,给了下官一张五十万日元的支票,说是日本方面支援给大人的,下官不敢擅自决定,还请中堂大人定夺。”说话间,冯国璋从怀里边掏出了一张支票捧到了袁世凯的面前,这是一张正金银行的五十万日元定额现金支票,在天津和北京的东交民巷都可以提取,当然也可以通过保定的钱庄折成银元,也算是不小的手笔了。
“日本鬼子这是在感谢咱们没有阻止《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谕》的颁行,南方的很多人这回怕是也能从这些日本鬼子身上弄到不少的好处,钱你留着贴补学校吧,就这么点钱,要说这青木宣纯是越活越回去了。”袁世凯的语气中满是轻蔑,对于日本人,几十年来他就不曾有过什么好感,从编练新军开始他便一直以赶超日本为奋斗目标,时至今日对日本的仇视已经深入到了他的骨子里,当然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袁世凯也有很多不错的“日本朋友”,青木宣纯就是其中的一员。
“中堂的意思是日本人这一次又要挑事了?可是他们不是在支持孙文搞革命吗?怎么又想在我大清国的铁路上捞钱了,他们有能力贷款给邮传部修铁路吗?”冯国璋一想到日本那糟糕的经济形势就不觉撇嘴,在大清国修铁路是赚钱,可是前提条件是你要有钱投资才是,日本现在自己国内的铁路都没有钱修,有个屁钱。
“他们是想南边的督抚被逼急了和朝廷对着干呢,别看日本这些年弄得好像挺厉害的,可他们毕竟是一个小国,实力有限,大清国却是底蕴深厚,若是没有外敌也没有内乱的话,赶超日本那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日本人时时刻刻的都希望我大清国出点事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如果不是摄政王逼得太紧,咱们北洋是一定不会支持朝廷这么激进的将铁路收归国有的。”袁世凯对于自己迫于形势充当了一回日本人的推手也感到一阵的无奈。
“中堂大人放心,只要咱北洋还在,日本人就别想轻易占大清国的便宜,甲午年有翁同龢帮着日本人对付老北洋,若是真的堂堂正正的干一场的话,咱们北洋可是真的不怕日本鬼子。”一提到当年老北洋的甲午折戟,冯国璋就一阵阵的不忿,和很多北洋军人一样,他们将甲午战争失利的原因归咎于翁同龢连续多年的克扣挪用淮军军费,以至于真的开战后,淮军饷械奇缺战无可战。
——
第三百七十八章 保定二三事(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