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铁路国有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七十七章 铁路国有案
宣统三年(1911)五月九日夜北京护国公府
头一天,也就是1911年5月8日,在慈禧太后“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颁布近五年之后,清政府终于拗不过立宪派日益强烈的政治压力,走出了政治改革上最具宪政色彩的一步——新内阁成立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新内阁成立的第二天,便在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等人的策动下颁布了一项争执数年的法令——《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谕》,宣布:“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
“王爷这是怎么了,怎么能由着盛宣怀乱来,难道王爷不知道所谓商办铁路其实便是各省督抚士绅的钱袋子,这样贸贸然的收归国有是要出大乱子的!”已经整整半个月没回府的护国公那五今儿个终于回府了,府里边的老老少少都如过年一般的高兴,可是谁也没想到刚回府没一会儿,那五的书房里便传来了一阵阵的咆哮声。
“国公爷,其实这事情并不是王爷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而是从先帝那会儿便开始酝酿了。最先的时候朝廷以为以商办代替原来的借款筑路,可以摆脱洋人的控制,维护大清的权利。但自先帝三十年推行商办政策后,就出现了严重问题与弊端。有的省份只筑成几十公里铁路,有的省份则更少,只有十几公里,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以至于先帝曾怒发布上谕——‘铁路为交通大政,绅商集股,请设分公司,奏办有年,多无起色,坐失大利,尤碍交通。,所以说今儿个摄政王颁行《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谕》,很大程度上是在执行先皇的意愿,当然了,其中应该也不乏敲打一下那些上蹿下跳的督抚的意思。”
说话的是汪兆铭,虽然那五大多数时间都在西山大营操练禁卫军,可是他这位国公府的第一幕僚却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其他的方向,以期掌握更多的情报,他每天都会将国内外重要事件做成摘要送到那五面前,今儿个那五正是因为看到了汪兆铭派人送到西山的摘要才急急忙忙的从大营赶了回来。
“怎么会这样,官督商办这么些年了,怎么会只修了这么一点铁路,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嘛。”那五之前对于国内的“官督商办”铁路修造情况一直并不关心,现在乍一听闻这种情况不免有些错愕,他只知道现如今连保宁府都有了几十公里的铁路,却不知道在大清国偌大的国土上还有这样龟速的铁路修造速度。
“修出来十几公里已经不错了,国公爷您可能不知道,除了川北,四川商办的铁路叫嚷了这么多年,实际上也只不过是铺了一段路基罢了,那些个官吏士绅谁会真的关心铁路修了多少,他们关心的是用修铁路的这个由头能向老百姓加多少摊牌,可以在上海的市场上圈多少钱罢了,至于说筹到的钱也很少用来修筑铁路,而是不知去向,前任川督锡良曾言以现在的速度修理最少要九十到一百年才能最好四川境内的川汉铁路,‘如此下去,后路未修,前路已坏,前款不敷逐年路工之用,后款不敷股东付息之用,款尽路绝,民穷财困。,说白了,下边的人巴不得这铁路能修一辈子,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捞一辈子的钱了,可是朝廷不能不着急啊,没有铁路,朝廷的军队就不能迅速抵达各地,也就无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长此以往下去,大清国现如今干弱枝强之势怕是无法改变了。”对清政府而言,什么铁路发展经济获利颇丰都不是能够眼前就看到的东西,但是载沣也好盛宣怀也罢,他们眼中铁路的实用意义最大的便是能够将北洋军和禁卫军迅速输送到全国各地,以强化统治。
“如今南方各省均有铁路修筑,情况也不尽相同,朝廷如此急切的想要将铁路收归国有,岂不是要将南方各省都得罪个遍,况按汪先生所言,各省募集筑路款项大多有靡费贪渎的情况,如此一来收归国有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希望朝廷帮助他们填补亏空,到时候朝廷怎么办?出钱,现在的朝廷有多少钱可出?不出钱,那岂不是将士绅皆尽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不妥,不妥啊!”那五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朝廷的办法有些过于急躁了,最
第三百七十七章 铁路国有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