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铁路初起步(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七十五章 铁路初起步(下)

    宣统三年(1911)四月三十日四川广元

    “武,其实你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下边的人和我说,你们的钢轨质量比我们西比利亚铁路上使用的英国进口钢轨都好,要知道即便是我们俄罗斯帝国现在也没有办法全面替代进口钢轨,以清国的工业基础来看,你其实已经做到了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在听完翻译的话后,巴德诺夫中将忍不住插嘴打断了武太行和王宠佑之间的对话。

    “时不我待啊,日本的钢铁产量已经快突破五十万吨了,已经逐渐的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我们还在摸索,川北钢铁厂一年只能生产三万吨生铁,两万吨钢锭和一万吨的钢铁,汉阳厂在字面上也只能生产七万吨钢,五十万吨铁砂罢了,和日本相比,我们的路还很长啊。”武太行不无担忧的说道,其实从产量上来讲日本钢铁产业在现在对大清来说威胁并不大,一直到二十年后日本的钢铁产量也不过两百多万吨的样子,说句不好听的,在后世也就是一家乡镇钢铁厂的水平,武太行所担心的是日本的钢铁人才好技术储备,几十年的系统发展,使得日本拥有了大量的成熟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才有了日本钢铁工业未来一百年的发展。

    “武,你不会真的相信日本人的鬼话吧,五十万吨,他们也敢吹,根据俄罗斯帝国情报机关的情报,日本的钢铁产量目前只有可怜的四十七万吨,年产量五千吨以上的钢铁企业不超过八家,钢铁产量中的60以上都是生铁,钢产量只有2030的样子,特种用钢材,特别是海军的装甲钢和炮钢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那些日本矮子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很长。”一提到日本人,巴德诺夫中将的语气中就充满了蔑视与不屑,在很多俄罗斯军人看来,几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如果没有欧洲敌对势力的情报和资金支持的话,日本人是根本不可能战胜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只要将来俄罗斯帝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他们是一定要在战场上找回场子的。

    “五十万吨,也不少了,日本才多少人口,大清国的人口是日本的数倍,可是钢铁产量还没有人家高,若是平均一下的话,大清的人均钢铁产量怕是连日常生活都满足不了,还谈什么发展,所以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啊,当然了,要修的铁路也很长。”武太行叹了一口气,他可是清楚现在日本钢铁产量一直徘徊不前是由于其自身糟糕的经济环境导致的,几年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的民营钢铁工业便会迎来一个爆炸式发展的年代,到时候就有的世界震惊的了,不要说中国了,就是俄罗斯也不够看的,若是没有苏俄的举国体制的话,俄罗斯怕是稳稳的要被日本人压住一头了。

    “武,铁路方面你大可以放心,只要你有钱,想修多少铁路都可以,太平洋舰队和俄罗斯帝国永远都是你坚实的后盾,最多三个月,南江铁路的复线就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展开新的筑路计划了。”巴德诺夫中将一想到武太行将原来的单线铁路强化成了复线铁路就不禁一阵阵的得意,无本的生意做起来无疑是最开心的,至于工兵部队是不是过于辛苦或者是出现大量“逃兵”就不是他需要担心的事情了,估计圣彼得堡的那些家伙巴不得所有的俄罗斯士兵都在清国定居了呢,到时候清国就可以慢慢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俄罗斯了。

    “不行啊,钢轨产量跟不上啊,再说了,我的钢铁厂总不能只生产一种产品吧,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我们为什么要修铁路,还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还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果达不到这一目标的话,就算是修再多的铁路也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将南江到广元的这几十公里铁路加强成复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个时代机车的速度,载重量,甚至钢轨的承重都没有办法和后世相提并论,加上调度体系的滞后,就导致了南江到广元的这段铁路在运力上无法达到武太行之前的预期。

    “其实,武,你知道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节点,海参崴囤积着大量的铁路器材,其中就包括大批的钢轨,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完全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那些钢轨处理给你,你觉得怎么样?”巴德诺夫中将不失时机的推销起了自己

第三百七十五章 铁路初起步(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