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四章 铁路初起步(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数工人上岗时间都很短,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川北钢铁厂愣是能够从投产到现在一连数月都保持稳产高产,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大人,我听说德胜洋行又从奥匈帝国收购了一间规模不小的钢铁厂,是不是有这回事啊?”王宠佑多少有些急切的询问,作为一名曾经无所事事的农工商部主事,来到保宁之后他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现在他最希望做的就是将川北钢铁厂建成亚洲最大的钢铁厂,用滚滚的铁流全面碾压日本那点可怜的钢铁产量。

    “是有这么回事儿,不过现在还没有定下来,关键还是卡在拆解和运输的环节上,你要知道,一座钢铁厂从欧洲运到广元来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很多因素,绝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目前还只是小范围的传达了一下,至于说为什么没有知会你,只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钢铁厂的生产任务实在是太重了,担心你压力太大,想着等到都谈妥了再通知你,既然你都知道了,本官也就不瞒你了,确实有这么回事情,不过不是奥匈帝国的钢铁厂,而是一间意大利的钢铁厂,建成不到五年,因为年年亏损,所以才出售的,由于是使用低品位矿石的钢铁厂,所以才进入了德胜洋行的考察名单里,因为购买意大利的钢铁厂没有购买德国的,鲁道夫那家伙差点和本官呲牙。”

    “意大利的钢铁厂,靠谱吗?”王宠佑以前没有接触过意大利的钢铁设备,乍一听说武太行居然要购买一座意大利的钢铁厂,这心里就不免有些迟疑,毕竟现在整个亚洲还没听说过谁家采购意大利的钢铁设备的,哪怕是法国的钢铁设备都好啊。

    “还可以,咱们采购钢铁设备不能只看眼前,眼光还是要远一些的,虽然南江县的铁矿品味相对高一些,可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铁矿石品味还是相对偏低的,所以将来大规模的国内经济建设需要上马的钢铁设备必须是可以使用低品位铁矿石的设备,我们现在的德国设备也好,将来的意大利设备也好,都是咱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本官的要求很简单,钢铁厂必须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透现有的设备,然后开始仿制,未来咱们国家的钢铁生产规模不应该是几百万吨,也不应该是几千万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和我们相衬的钢铁产量应该是几万万吨,应该是亚洲第一,不,应该是世界第一,钢铁产量上去了,还怕我们的国家不强大吗?”

    武太行的眼神中充满了向往和坚决,另一个时空中的后世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但是却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世界矿业巨头剪羊毛,究其原因就是从发展的初期就没有远见,上马了大量使用高品位矿石的设备,以至于守着国内丰富的钢铁资源无法利用,却只能用民脂民膏去购买洋人的高价矿石。现在自己有机会了,必须要从源头上杜绝这种可能,坚决不会做出——“倾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种卖国行径!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竭尽所能,尽快的培养起咱们自己的技术队伍,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透这些设备并开始仿制,总有一天,属下一定要让全国都竖起咱们川北制造的高炉来,不,属下要把咱们的高炉卖给洋人,要把咱们的钢铁卖给洋人,属下一定能够做到!”王宠佑听了武太行的话也不免有些激动,其实从洋务运动晚期开始国内一直都有一种声音,那就是——“造不如买”,很多人都觉得与其靡费大量的银两制造出来的东西比直接买洋人的东西都贵,质量还不好,那不如从一开始咱们就不造了,直接买洋人的就好了,还省钱省事,民间也不会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的影响下,甲午战后的中国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其实是一直在萎缩的,江南厂现在开工不到四分之一,只能说是勉强维持,汉厂更惨,只能靠盛宣怀一个人勉强支撑,若是哪一天没有了盛宣怀和交通银行的支持,怕是立马就会停产,天津机器局更惨,庚子年后就叫着要重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为此投进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可是实际情况呢,到现在很多设备都还放在北洋机器局的仓库里落灰,偌大的清帝国几十年洋务运动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正在一点点的萎缩。

    ——

第三百七十四章 铁路初起步(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