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柴油机之父[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零一章 柴油机之父

    宣统三年(1911)二月三日夜川北川北重工

    整个下午武太行都是在造船厂渡过的,期间他几乎爬上了每一艘炮艇,仔细的对每一条焊缝,每一块钢板,甚至是防锈漆的厚度进行检查,不过事实还是很给他面子的,在德国技术和工人团队的带领下,这些船只的建造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质量的管控也是一丝不苟,另一个时空中他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曾经参观过大连的解放军某部造船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里的很多方面都做的没有川北重工好。

    离开造船厂,武太行又去江边的保宁水师营驻地进行了一番巡查,相比几个月之前,水师营已经逐渐的有些样子了,最起码现在用不着那些俄国教官随时轮着皮带监督训练了,在非实战条件下的操演可以说进行的有板有眼,对水面固定靶和移动靶的射击也很准确,用水师营管带文海的话来说,这支部队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拉出去真刀真枪的打上几仗了,否则的话不管怎么练,这支水师营充其量就是一支水上警察部队罢了。

    可武太行却不能立即答复文海什么,因为在整个四川境内除了自己掌握的保宁水师营之外,唯一一支堪称水面力量的就只剩下现在由段祺瑞掌握的泸州水师了,据说段某人在北洋的支持下又拼凑出了一批船只和人员,也算是有一战之力了,可问题是在辛亥年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份里,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和段祺瑞或者说北洋团体翻脸了吗?

    单纯的动段祺瑞或许不是问题,即便是现在,靠着手中的陆海军力量也可以横扫川南的段祺瑞所部,可问题是打了之后怎么办?立宪派、保皇派会怎么看自己,那五会怎么反应,袁世凯又会怎么反应,到底是武昌起义还是四川起义还真的就不好说了,首义?还是算了吧,自己辛辛苦苦的打出来的大好局面可不能给北洋的那些家伙当了靶子。

    至于说四川境内的那些水匪袍哥之类的东西,你动用水师营攻击不是不行,关键是用得着吗?还有就是能锻炼出战斗力吗?想到这里武太行不禁摇了摇头,算了,还是不要了,袍哥和土匪已经够恨自己的了,在现在这种敏感时期自己主动去招惹他们,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虽然没有办法答应文海所请派出水师营进行实战检验,不过对于文海等一众水师官兵积极敢战的精神武太行还是很欣慰的,一支部队的打造重点或许很多时候并不在于装备和训练,这种积极敢战无所畏惧的精神怕才是真正的精髓,试想当年闽系把持的北洋舰队,一直到最后全军覆没的时候不也坚决不服从李鸿章出击的命令吗?

    对于提升水面部队的战斗力,老实说武太行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太多经验,另一个时空中他也只不过是一名后勤系统的运输机飞行员,陆军空军的事情还多少知道一些,可海军这东西,他还真的就是知之甚少,所以想要发展海军,目前看来只能是倚靠这些外国教官还有文海等人。

    思来想去,武太行还是向文海交代了三点,首先,要加大部队的巡航力度,对于川省内的哥哥城市进行高密度的巡航,以震慑其他势力,显示己方的存在感。其次,就是对没有详细水文资料的内河航道进行全面的勘测,同时根据勘测结果,评估和制定河道拓宽和加深的方案,以备将来。最后,保宁水师营要加大实弹射击等战斗科目在训练中的比重,一切以迅速形成战斗力为目标,要确保水师部队有随时投入战斗的。

    武太行的命令让文海多少感觉有些兴奋,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文海却能够猜到,自己家大人这是在为可能出现的乱局做着筹划,这一年来川黔粤桂浙等省可以说是烽火连天硝烟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知道,一场不亚于当年洪杨之乱的变局即将出现,而作为地方实力派的自家大人势必要利用这一次的变局参与到新一轮的利益分配之中,焉知自己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会成为第二个曾国藩或者李鸿章,甚至——文海不敢再想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武太行听到了一阵多少有些熟悉的发动机声,可这声音又不像是飞机发动机或者是自己那辆型车的声音,似乎频率低一些,大一些,顺着声音望去,他看到不远处的江边正有几个德国人在摆弄着一艘不大的小船,而这发动机的声音恰恰是那艘船尾部冒着黑烟的发动机发出来的。

    “鲁道夫,那是狄赛尔先生他们吧?”看着那多少有些笨拙的发动机武太行立刻意识到了这些人的身份,为首的那个人就是近代实用柴油机之父——鲁道夫狄赛尔。

    狄塞尔于光绪十一年(1885)开始研究柴油机,光绪十八(1892)年制造了原始的柴油机,也是实际上第一台实用的柴油动力压燃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功率大,油耗低,可使用劣质燃油,显示出辉煌的发展前景。狄塞尔随即投入到柴油机生产的商业冒险中。不幸的是,作为优秀的工程师,狄塞尔缺乏商业头脑,他在经济上渐渐陷入困境。一年前他的事业便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迫切的希望能够获得新的支持让他继续自己的事业。

    本来狄赛尔是希望去美国寻求新的支持,虽然现在一战还没有爆发,可是美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工业实力还是让全世界都感到了惊奇,这时代的很多欧洲人都在借助来自新大陆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现实却是残酷的,先后两次前往美国的狄赛尔非但没有得到一毛钱的投资反倒是受尽了屈辱。可就在他极度消沉的时候,他在德国的报纸上得到了德国工业界在清国取得巨大成功的消息,很受鼓舞的他鬼使神差般的买了一张船票便踏上了前往清国的旅途。
<

第三百零一章 柴油机之父[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