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饮茶论天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世凯轻轻的挥了挥手,自嘲的说道。
说到这里,大家伙应该已经能猜出这位西装男的身份了,这位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的亲信杨度杨皙子,要说起这一位来,还真算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以为传奇式的人物,他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早几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帮助孙大炮组建过同盟会,却很快看清了孙文党徒的本质,毅然回国,官居清廷的四品大员,出入内廷,为帝后王公宣讲立宪,更与袁世凯亦师亦友,交情莫逆。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老中堂侍奉了国朝四代帝王,多次扶大厦于将倾,也算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了,按说青史之上少不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先甲午、后庚子,两次大变的污点却是无论如何都抹不掉的,百年之后,也不知道后人会怎么评说老中堂的功过是非。”杨度多少有些感慨的说道。
“皙子,有件事情,本官一直想向你打听,却又觉得不妥,今日既然说到了李中堂,也就顺便问一句,据传当年梁启超曾经劝老中堂割据江南半壁,而且传的是有鼻子有眼的,先生和梁启超是朋友,对这其中的内情是不是知道一二呢?”一想到那双仿佛能够洞悉一切的眼睛,袁世凯的心底深处不知道为什么轻轻的颤了一下,连带着他的头皮都不自觉的有些发麻,得亏了当初自己做事低调,断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不然的话说不得自己和北洋团体就不存在了。
“原来是这件事情啊,实不相瞒,属下在这件事情上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初梁兄确实去过广州,也确实拜访了两广总督衙署,至于他们到底谈了一些什么,梁兄没细说,属下也就不好细问,大致上应该有这么一回事儿,至于结果肯定是老中堂没有答应了,否则在那样的局面下,未必就没有成事的可能。”伴随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的先后离世,梁启超的身份也就不再那么尴尬了,作为朋友,杨度提到对方也坦然了许多。
“善始善终,老中堂这是在给咱们这些晚辈做榜样啊,毕竟那张椅子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些,真的到了那种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真的扛得住诱惑呢,世界不一样了,至此内忧外患之时,想要做霍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袁世凯摸了摸头皮,感慨的说道,可语气中却多了几分的不解。
“护国公那五倒是一心一意的想做一个忠臣,可京里边的那些爷却不那么想啊,一个个的红着眼睛到处抓钱抓权,不说别的,光是每个月从京师流到这天津卫的真金白银就是一个他不敢想象的数字,照这样下去,即便没有孙文,这大清朝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这就是气数啊。”杨度是清政府准备宪政阶段的核心人物,所以便也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层次相当高的东西,可越是了解的清楚,心中的那份失望和愤怒便愈是强烈,虽说还不至于说绝望,可却也差不多了。
“现在下边闹立宪闹得这么凶,革命党又在到处惹事,摄政王那边就没有松口的迹象?”袁世凯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如果抛开北洋团体的利益,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问题,很多时候他都不得不佩服那五,可在现在这种大势面前,袁世凯不认为那五的这番努力能有什么作用,毕竟很多东西都摆在那里,没什么意义了都。
至于立宪,说白了就是汉人官僚集团和满洲勋贵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的一次博弈,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作为汉人官僚的代表自然也希望通过立宪分享更多的国家权力,从眼下来讲,如果操作的好的话,他本人便可以趁机复出,重新执掌权力,只可惜,清政府对立宪的推行却仍旧按照当初慈禧太后所制订的日程表来一步步的进行。
“还能怎么样,无非就是继续拖着呗,前段时间孙文占领广州的时候似乎有些松动,还让我拿出了一个提前实施立宪的计划,可没多长时间便再无动静,估计等到立宪的那一天,属下整个人都老了。”杨度愤愤的说道。
“看来想让摄政王和皇太后那边下定决心施行宪政还是要有一定的外力才是啊。”话不多,可袁世凯心中却是已经有了计较。
“大人说的是,现今这大清的宪政已经进入了僵局,指望着那些满洲勋贵让出手中的权利还就真的要有人推一把才是。”杨度附和道。
“皙子和那五府上的汪先生也是同学吧。”沉吟了大概十几秒钟,袁世凯才再一次开腔,问的却是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
“正是,说起来在日本的时候我二人的关系还很不错,只是想从汪兄那里打听到那五那边的动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度意识到了什么,便在说话的时候给自己留了一些余地。
“多联系一下总归不会有什么害处,现在北洋团体和那五之间的关系实在是有些过于紧张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留有余地的,皙子先生明白本官的意思吗?”袁世凯眯缝着眼睛说道,语气中还带着那么一丝笑意。
“属下明白!”杨度略略的愣了一下,旋即便明白了过来,忙应声道。
——
第一百九十八章 饮茶论天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