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心狂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6章 袁家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306章 袁家村

    太阳还没升起来,袁国义老汉已经爬了起来。

    地里的活不多,但袁国义老汉习惯了早起,塬植物不多,好不容易种活的枣树眼看已经结了鹌鹑蛋大小的枣子,能看得出来,这又是一个丰收年,但袁老汉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袁家村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这里虽然不像三边、西海固那里那么缺水,但却也是降水量不足的地方。历来都是靠天吃饭。种的荞麦、小麦等一些作物,虽然勉强能养活人,但要说致富,基本只能靠外出打工。

    村子里现在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年轻人要么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要么干脆搬出了村子,当起了城里人,不再回来。

    虽然村里按土地面积,每个人算起来不少,但作物产量少,加道路不方便,家家户户有余粮,但少有余钱。

    早两年,村子里有回来返乡种地的青年,按辈份是袁国义的孙子辈,承包了几十亩塬地种起了红枣,结果挂果头一年挣了十几万。这让村子里的都羡慕起来。村子里原来有枣树,不过都是本地枣,品种一般,吃着甜,但没人把它当成产业。毕竟这玩意儿不像粮食,能吃,却不能裹腹。现在突然发现原来种红枣种粮食还有出息,村子里的人立刻心动起来。开始是一两家跟着种,选的是狗头枣,个头大,吃着甜,也压秤。

    种枣的人心思灵光,跟着那青年讨教方法,青年也不吝啬,直接成立了合作社,当起了领头人。

    跟着种枣的两三年时间里,挣到了以前十年挣不到的钱,其他人也立刻行动起来,这其包括袁国义老汉。

    枣树当年不见效益——算买来的枣树苗当年能挂果,结的也不会多。不过第二年通常情况下都能结不少。几年时间里,袁家村里的塬,除了有些人还留着种点粮食的,全都种了枣树。

    说起来这地方还真适合种枣树,结的枣子甜,个头大,品相好,青年成立的合作社每年都集收——一斤要一块多呢!一株枣树能结十几斤,哪家不种个几千株的?

    但这样的好事,只延续了两年,便不行了。

    合作社成立五年,青年挣了大钱,连父母带家一起搬到了城里。青年走的时候,枣子的价格开始下滑,他对合作社的人说,趁早转行,这枣子以后挣不到多少钱了。

    村里人虽然感谢青年,却并不听——虽然现在的收购价只有八毛一斤,那算起来也种粮食划得来啊!

    他们虽然跟着青年认识了收购商,却并没有从青年那里去学卖枣、搜集信息的习惯。随后两后,吃了大亏。

    原本八毛一斤的枣子,现在一毛钱一斤都没有人要了——不仅陕北,甚至包括华夏西疆南部的地方,大片种枣的。种的一多,价格自然掉下来了。原本青年种的收的枣子都是打着西疆的名义在出售的。贵的时候一斤五六十块钱也有人要。但现在西疆那边种的枣子多,有收购商直接过去收购,一斤才几块钱,而且正宗,这边虽然枣子也甜,但名气不大,自然没人收了。 <

第306章 袁家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