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年轻气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志军见父亲走了,心里有些不服气,明明这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村民看到陈志军的脸色不好,安慰说,
“志军,没事。羊刚死,比活的时候少卖不了多少钱。我看就这样吧。”
陈志军也好意思地说,
“那多不好,你这羊也养了这么长时间了。这损失也不小。”
村里很多人都浇上了地,当然陈志军地里的竹苗一棵一棵的也没少倒。陈志军看着地里的竹苗有的已经死了,心想,明年再浇地的时候,谁也别用了。他为别人着想,可很少有人为他着想。
马上就要种植玉米了,去年的陈玉米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干燥,收粮食的小商贩们越来越多,开的大型的农用三轮车,架着喇叭在村子里转,
“收棒子了,收棒子了……”
有村民出去问了一下玉米价格,六毛多钱,纷纷摇头,
“这棒子太贱了,不到七毛钱。”
“是,一亩地收好了才收八百多斤,就算九百斤,才六百多块钱,一年到头也看不到钱,如果连人工都算上,得赔钱。”
“你想想,我们村除了我们这帮老家伙种地,年轻的都跑到市里打工去了,人家挣得是钱,看的见。”
“也不是,志军不是回来种地了吗?”
“你懂个屁,人家种的是棒子吗?”
收粮食的小商贩也没走,乐呵呵的看着村民们,他们说完,插话说,
“我跟你们说实话吧,现在进口的棒子比这价更低,外国粮食价格低,对国内冲击很大。”
村民有些不爱听了,
“那外国的棒子种不花钱,耕地不花钱?”
粮贩笑着说,
“外国种地都是农场,你在电视上看到外国种地都是大型机械,都是飞机喷药。人家成本低,我们这都是一块一块的地,机械上不来,又费人工,当然价高了。你们要是去过东北,那地方播种收获的时候,都没几个人。几个人看着几千亩地。”
村民们没见过世面,以为粮贩吹牛,不想出高价。
“价这么低,我们不卖。”
粮贩也不说什么,蹲在树底下抽烟,三轮车上的喇叭喊个不停。
陈志军的父亲憋了一肚子火,去了村委会只有那个潘玉在,赵玉城没在那。他就气冲冲的往家走,正好碰到这个卖粮食的。他停下了脚步,问,
“多钱一斤?”
“六毛八。”
“多少?”
“六毛八。”
“不对呀,前两天问还七毛钱,怎么又落钱了?”
“市场行情,没办法。现在我们交,一斤都挣不了一分钱,你说我们好受吗?价高了,我们不挣钱,价低了,又没人卖,天天空车回去,连油钱都挣不到,你说可气不?”
陈志军的父亲本想走,可想到玉米价格正掉价,又停下了脚步,
“能不能再涨点儿?”
粮贩也有点儿为难,咬咬牙说,
“给你六毛九!”
陈父还是不愿意卖,但也没办法,
“跟我走吧。”
三轮车开进了院子里,粮贩把玉米机装好,只要把玉米扔到机器里,玉米粒会能过皮带传到车厢里。
家里只有陈父和粮贩两个人,人手不够。
陈父把后面的邻居叫来了,又打电话把陈志军叫了回来。
邻居觉得六毛九还是有些便宜,
“老陈,价不高,我看再沉沉,说不定后面会涨价。”
陈父说,
“不一定,以后什么行情谁也说不好,也许以后会掉价,现在卖了,也不后悔。”
陈父这么一说,邻居也动心了,
“那行,一会儿你打完了,我也卖。”
粮贩心里高兴,总算能收到粮食了,不至于赔钱。
“嘣嘣”的机器响起,粮贩站在机器旁边清理玉米芯,陈志军他们三个人用铁锹往机器的口里扔。
机器的转动扬起大量灰尘与玉米芯的碎片,几个人的脑袋上身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
不过他们都不在乎。
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玉米就快打完了,陈父对邻居说,
“你快回去吧,我们这快完了,你去准备一下。”
打完之后,粮贩带着陈父去过地泵。
陈志军地里还有些忙,但邻居过来了,他又不好意思走,只能去了邻居的家里,帮着一起收拾。
陈父没过多久就回来了。
邻居问,
“多少斤?”
“六千多斤。”
“四千多。”
“嗯,你这得有一万多斤吧。”
陈志军忙活完之后,差不多下午三点多了。
赵玉城受方县长的邀请来到县里。
方县长坐在赵玉城的旁边说,
“玉志,县里很重视你们的村的种植业啊。甚至市里也非常希望你们的成功。”
赵玉城很惊讶,
“哦,是吗?这只是普通的种植,怎么这么多地方重视?”
方县长叹了口气,
“你刚上任不久,对地方根本不了解,我们县里本来就没有工业,人们都在上班。可你看看邻县,都是工业,每年纳税都是数一数二的。现在环保国家越来越严,市里的一些污染企业都搬迁了。我们这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能拿得出去手。”
赵玉城也有些感慨,
“方叔说的没错,我记得小时候,我们镇里就有塑料厂,酒厂,餐具厂。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爸还兴奋地说,镇里评上了重点小城镇。把我爸乐坏了,他的努力没白费。可后来,因为没有优惠的政策,企业一个接着一个的都搬走了。”
“所以说嘛,我们都得努力。”
<
第007章 年轻气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