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一章 恼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偏厅。

    nbsp听到门外传来的脚步声,范仲淹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踱步来到门口。

    nbsp“见过相爷。”

    nbsp看到寇准后,范仲淹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揖礼。

    nbsp他这么上赶着,不是为了巴结,而是因为尊重。

    nbsp历经三朝的老臣,值得被尊重。

    nbsp“范管勾,无需如此客气。”

    nbsp寇准爽朗一笑,扶起了范仲淹。

    nbsp“来,坐下说话。”

    nbsp少顷,两人依次落座,眼见范仲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寇准笑了笑,直言道。

    nbsp“范管勾可是心有疑惑?”

    nbsp“下官确是一惑。”

    nbsp范仲淹犹豫片刻道:“下官和相爷素未谋面,不知相爷为何举荐下官。”

    nbsp“此乃官家之意。”

    nbsp此话一出,范仲淹心中一震。

    nbsp官家如此厚恩于己,一时间,他当真不知该如何回报。

    nbsp大概只有粉身以报,才能报了这浩荡皇恩。

    nbsp另一边,寇准并不知道范仲淹的内心活动,依旧自顾自的说道。

    nbsp“今日招你过来,一来是本相想见一见你,满足一下好奇心,二嘛,也是跟你的新差遣有关。”

    nbsp“此前,学制更易的试点,一直是你在座。”

    nbsp“你的那份札子,我看过了,官家也看了。”

    nbsp“其中,部分还有待商榷。”

    nbsp“当然,三级学制的建议,殊为不错。”

    nbsp所谓的三级学制,即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县学优异者可晋升州学,州学优异者可入太学。

    nbsp太学,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历史极为悠久,是国家最高学府。

    nbsp但宋朝立国后,太学的发展速度很是缓慢,且也有着严格的入学限制,唯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方能入学。

    nbsp这等严进宽出的规则,无疑让太学成了权贵子弟的温床。

    nbsp像范仲淹这样寒门出身的学子,几乎没有入读太学的资格。

    nbsp因此,范仲淹札子中的‘太学并不是现在的太学,而是不问门第,只问德行才学的太学。

    nbsp唯有打破阶级垄断,才能盘活太学,让太学真正的名副其实。

    nbsp毫无疑问,范仲淹的建议,侵害了不少朝中权贵。

    nbsp然而,有寇准在上面压着,谁敢炸毛?

    nbsp如果寇准压不住,还有官家做后盾。

    nbsp因此,即便很多人对此有所非议,也得忍着。

    nbsp三级学制的框架,基本上就这么定了下来,即使某些细节不太一样,可基本框架还是范仲淹提出的同款。

    nbsp另外,三级学制,不止是单纯代指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制,同样也是指学校内部的三级制度。

    nbsp其大体框架和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三舍法类似。

    nbsp即,学校内部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依据年限和考试成绩,学生可依次从外舍,上升至内舍、上舍。

    nbsp比如,县学上舍中的优异学子,可以晋升州学,同理,州学上舍中的优异者可晋升太学。

    nbsp而太学上舍就厉害了,符合一定条件,可以直接授官。

    nbsp当然,授官的品阶会略低于进士科。

    nbsp“你上任之后,主要就是负责这一块。”

    nbsp“不过。”

    nbsp说着,寇准语气微顿。

    nbsp“有一点,我需要事先提醒你一二。”

    nbsp“县学、州学、太学的重建,是重中之重,官家很是重视此事。”

    nbsp“待你上任之后,怕是少不了要去地方巡视。”

    nbsp听到这话,范仲淹立刻站起身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nbsp“职责所在,下官甘之若饴!”

&nb

第三百零一章 恼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