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旦。

    nbsp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nbsp朝中大臣期望中的‘还政诏书,并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是观政制度的诏书颁行天下。

    nbsp【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nbsphuanyuanapp.nbs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nbsp天圣二年进士科及第的举子,不再直接授官,而是由流内铨进行差注,将新科进士分配到各个岗位进行观政。

    nbsp毫无疑问,观政制度的实行,打破了宋朝固有的体制。

    nbsp并且,观政制度从提出到推行的速度,也远超旁人的想象。

    nbsp按照过往的标准,一项新的制度如果要施行,不讨论个一两年的时间,是无法通过的。

    nbsp然而,对于这种低效的行为,李杰确实有无法忍受。

    nbsp大宋如今最需要的便是降本增效!

    nbsp冗官,已然初现端倪。

    nbsp如果继续保留某些潜规则,行政效率只会越来越低。

    nbsp吕府。

    nbsp参加完宫中的晚宴,吕夷简满怀心事的回到了府中。

    nbsp突然颁布进士观政的事,无疑让他很是气馁。

    nbsp但,还是那句话。

    nbsp面对如此强势的官家,他又能如何?

    nbsp难道直接辞官吗?

    nbsp那是不可能的。

    nbsp所以,他只得服从。

    nbsp时至今日,吕夷简愈发的摸不透官家的心思了。

    nbsp官家为何要如此迫切的让进士观政?

    nbsp在他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

    nbsp或者说,根本没必要那么着急。

    nbsp进士是否需要观政,而今朝野内外并没有形成共识。

    nbsp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nbsp官家难道就不怕让天下士子寒心吗?

    nbsp其实,也不怪吕夷简无法理解,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nbsp在李杰看来,士大夫并不是国民统治的基础,虽然政令最终需要士大夫执行。

    nbsp但王朝延续的关键却不是士大夫,而是民,真正的民。

    nbsp不是士大夫口中的‘民。

    nbsp士大夫口中的民,指的并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自身。

    nbsp因此,李杰虽然在意士大夫阶层,但在意的程度,也就那么一回事。

    nbsp不仅如此,李杰直接推行进士观政,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实验。

    nbsp他倒要看看潜伏在流脓之下的牛鬼蛇神。

    nbsp最好的情况,莫过于这些牛鬼蛇神主动跳出来。

    nbsp主席曾经说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nbsp内部稳定,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nbsp如果内部不稳,纵使国力再怎么强盛,最终也难逃衰亡的命运。

    nbsp正月初五。

    nbsp省试知举官的名单正式出炉,以翰林学士鲁宗道权知贡举,知制诰宋绶、陈尧左,祠部郎中章得象同知贡举。

    nbsp此份名单一出,嗅觉敏锐的人顿时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nbsp早在真宗在位期间,鲁宗道便主张科举兼采策论,直到现在,鲁宗道依然是如此认为。

    nbsp官家点名由鲁宗道担任贡举官,显而易见,寇准一直宣扬的改制问题,很可能会成为事实。

    nbsp哪怕朝廷没有明确新的取士标准,但毫无疑问,改革的小火苗已经烧了起来。

    nbs

第两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