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经济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故,臣奏议,应重定厢军拣选之章程。”
nbsp“凡老弱怯懦者,该放免,放免。”
nbsp“然,军士守备地方,纵使无功,亦有劳,凡放免者,皆应善待。”
nbsp“援先朝故事,放免归家者,皆准许其垦荒,新垦之地,前三年,免其夏秋两税,后五年,当享夏秋两税减半。”
nbsp“然,免税之地,理应有所限定。”
nbsp“以五口之家为例,人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五口之家,年食米约为二十石,丝五匹。”
nbsp“天下田亩,分上中下三等,中田每亩约收一石,以此为例,五口之家,最少需要中田二十余亩。”
nbsp“不过,若是加上田税、身丁钱、杂赋、口粮、粮种等,二十亩中田,只是勉强湖口。”
nbsp田税,即夏秋两税,宋朝的普通老百姓除了两税之外,还需要负担额外的身丁钱、杂赋等。
nbsp如盐钱、农具钱、牛皮钱、酒钱等等。
nbsp其实,相比于两税,这些额外的身丁钱、杂赋的开支,反而对百姓的负担更重一点。
nbsp“综合考量,臣以为,免税之地,应以五十亩每人为限!”
nbsp这个数字,丁谓并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经过精心测算的。
nbsp丁谓虽然没有领过军,但人性是共同的,那些即将被放免的厢军,大多都是服役十年以上的。
nbsp这些人早已习惯了国家供养,某些服役更久的,甚至忘了该怎么种田。
nbsp因此,想要让他们平静的接受放免,必须要诱之以利。
nbsp三年免税,五年半税,这个利,足够大了!
nbsp如果对于田亩不加以限制,此善政极有可能变成动乱之源。
nbsp每人限定五十亩,就是丁谓交出的答桉。
nbsp五十亩地,年产五十石,前三年免税期,扣除口粮、身丁钱等,一个五口之家,每年至少能结余三十石。
nbsp一石粮食的价格大概在三百文左右,三十石便是九千钱。
nbsp九千钱,不少了!
nbsp前不久,先帝修奉永定陵期间,占了民田十八顷,根据当地地价,十八顷田,估价70万钱(700贯),平均每亩地约为400文左右。
nbsp虽然官家特给百万钱(1000贯),平均地价高达550文,但这是带佳赏性质的。
nbsp【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nbsp安卓苹果均可。】
nbsp真实地价约为400文一亩地。
nbsp若是以此数据为算,结余9000钱,每年结余的钱足以购买中田20余亩,三年便是60亩。
nbsp60亩加上垦荒的50亩,足足有一顷地,不论是在乡下,亦或者是城镇,一顷地,足以让五口之家过上体面的日子。
nbsp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如果归乡的老兵生活骄纵,不知节制,莫说五十亩地,便是五十顷地,也不够用。
nbsp台上。
nbsp听完丁谓的发言,李杰迅速在心中算了一遍,然后得出了一个数据。
nbsp五十亩地,确实是一个合适的数字,既具备吸引力,又不至于让人趋之若鹜。
nbsp裁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减军费开支。
nbsp假如放免归乡的政策太过优握,以致于高过了服役所得,到时候便不是被动淘汰,而是主动淘汰了。
nbsp虽然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很多军士都是主动投军的,但其中不乏被动入伍的,而且数量还不少。
nbsp倘若给利太厚,军心定然动摇。
&n
第一百一十章 经济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