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范仲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泰州。

    nbsp海陵县。

    nbsp西溪镇。

    nbsp早在汉唐时期,西溪便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到了五代至宋,西溪更是成了盐业重镇。

    nbsp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多以盐业为生。

    nbsp西溪镇的面积并不大,只有千余户人,每到春夏之交,站在十数里外,便能看到镇上飘起的浓烟。

    nbsp虽然西溪产的是海盐,但和后世晒盐法不同的是,如今还是以煎盐为主。

    nbsp即先暴晒成卤,然后再以火煎之成盐。

    nbsp盐户的日子过得其实很苦,不论是摊晒,亦或者是噼柴烧火煎盐,都是重体力活。

    nbsp唯一值得告慰的,大概只有不愁食盐之苦。

    nbsp这一天,恰好是煎盐之日,西溪镇周边烟雾鸟鸟,东南风一吹,镇上也是一股子浓烟味。

    nbsp镇上的一处小院里,范仲淹正捧着一本《论语》,细细品之。

    nbsp圣人之言,微言大义,纵使他早就对此书滚瓜烂熟,但每一次重读,亦有别样的感悟。

    nbsp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外如是。

    nbsp读着读着,范仲淹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道熟悉的笑声。

    nbsp“哈哈。”

    nbsp“希文,希文,快快开门!”

    nbsp张纶是范仲淹的上司,这声音,他自然不会陌生。

    nbsp旋即,他放下书本,连忙走到门口,迅速打开了院门。

    nbsp“使君,今日怎地来了?”

    nbsp范仲淹和张纶很是熟悉,两人见面,一些不必要的俗礼,自然是能省则省,所以,他只是虚引一番便将张纶请进了屋。

    nbsp(使君,是太守、刺史的别称,到了宋代,一般用来称知州,知某军事之类的官员)

    nbsp“哈哈。”

    nbsp张纶爽朗一笑:“希文啊,今日我可是给你来报喜的。”

    nbsp报喜?

    nbsp这喜从何来啊?

    nbsp范仲淹不明就里,他仔细想了一圈,也没想到会有什么喜事。

    nbsp他不过一个小小的盐税官,近日治下又没发生什么大事,怎么会有喜?

    nbsp看到范仲淹迷惑不解的样子,张纶笑了笑,而后一伸手,跟在他身后的仆人立马将一封黄麻诏书递到了他的手上。

    nbsp紧接着,张纶将诰命交到了范仲淹的手中。

    nbsp“希文,你自己看吧。”

    nbsp宋朝制书大体有两种,一种用白麻纸所写,由学士院起草,称内制,也称白麻。

    nbsp另一种则是由中书下面的舍人院起草,用黄麻纸,称外制,也称黄麻。

    nbsp范仲淹打开诰命一看,然后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nbsp这样的反应,不由让一直观察他的张纶有些失望。

    nbsp剧本不对啊!

    nbsp希文难道不是应该开心吗?

    nbsp虽然治水是一件苦差事,但希文的家乡就在苏州,且以希文的才干,办好这件差事应当不难。

    nbsp有了治水之功,朝廷身上的才华,自此,希文的官途不说一路通畅,但也比之前要强。

    nbsp起码不再是默默无闻。

    nbsp对于范仲淹的才能,张纶是极力推崇,文学上的修养自不必提,引据论典,出口成章说的便是希文这种人。

    nbsp更让他惊讶的是范仲淹的办事能力。

    nbsp自范仲淹上任以来,西溪镇的盐税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

    nbsp最难能可贵的是,盐税的提升,并不是以压迫盐民为代价换来的。

  

第三十八章 范仲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