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5章 安史之乱(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那些士兵脸上的惊恐与茫然,根本无法掩饰。

    nbsp而对面,安禄山的叛军,黑压压的一片,那股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杀气,几乎要透出光幕。

    nbsp“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些新兵,一天正规的军事训练都没受过,他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当安禄山的铁骑发起冲锋时,那山崩海啸般的气势,瞬间就击溃了他们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nbsp画面中,安禄山的铁骑发起了冲锋,黑压压的一片,带着撼天动地的气势。而唐军阵中那些新兵,哪里见过这等阵仗,许多人甚至连武器都握不稳了,脸上满是惊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几乎是一个照面,唐军的军阵就如同被热刀切开的牛油,瞬间崩溃!

    nbsp“虎牢关,一触即溃。”

    nbsp“但封常清并未放弃,他立刻收拢残兵,在虎牢关后的葵园,再度列阵迎敌!可惜,再度溃败!随后,他又率领亲兵死守城外的都亭驿,三败。最终,他只得退守洛阳东门,可叛军的攻势实在太过凶猛,封常清只能从西墙一处坍塌的地方逃走。”

    nbsp“可封常清依旧心有不甘,于是,他再度聚拢被打散的残部,在洛阳西郊,与叛军展开了最后一次决战!”

    nbsp“可惜,依旧是一场惨烈的大败。”

    nbsp“至此,封常清也无力回天了,他只能率领着仅剩的残兵,向西逃往他的老领导高仙芝所驻守的陕郡。”

    nbsp“而随着他的失败,大唐在东都前的两道防线,彻底崩溃。”

    nbsp“留给大唐的,只剩下最后一道天险,潼关。”

    nbsp听到这里,李世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胸口憋闷得厉害,他还是很佩服这位封将军的。

    nbsp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屡败屡战,血战到底,这无愧于大唐名将之风!

    nbsp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nbsp“在陕郡,封常清见到了高仙芝。而此刻的陕郡太守早已逃之夭夭。”

    nbsp“封常清立刻向高仙芝进言:‘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

    nbsp“高仙芝将军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当即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迅速集结了麾下所有兵马,放弃陕郡,全军后撤,退守潼关,开始构筑大唐心脏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nbsp看到光幕地图上的战局变化,李世民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沉声分析道:

    nbsp“不错。”

    nbsp“如今,叛军铁骑锋芒正盛,封常清所率的六万新兵乃‘市井白徒,实在不堪一击。而高仙芝从长安带来的禁军,也久疏战阵,战力存疑。陕郡无险可守,此刻恋战,无异于自取灭亡。”

    nbsp“退守潼关,是唯一,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nbsp“若朕在此,也当扼守潼关,同时,绝贼归路,聚拢兵力,深沟高垒,待其师老兵疲,再寻机破之。”

    nbsp“此外,还当立刻派兵控制蒲津渡、风陵渡等黄河渡口,防止叛军从侧翼迂回,威胁潼关后路。”

    nbsp“若叛军持续猛攻潼关,则需派遣精锐轻骑,不断袭扰其粮道,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nbsp“届时,只要能守住潼关,拖住安禄山的主力,便可配合此刻身处北线的郭子仪,郭将军直扑安禄山的老巢,如此,不出一年,叛军必败!”

    nbsp“啪啪啪!”

    nbsp李今越闻言立刻鼓起掌来,由衷地夸赞道:“不愧是二凤陛下!!您分析得实在是太精准了!当时,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将军,也是这么想的!”

    nbsp“但是……”

    nbsp李今越话锋一转,目光中带着一丝莫名的同情,看向了李世民:“二凤陛下,您猜猜,为什么一个在您看来,不出一年就能平定的叛乱……”

    nbsp“最后,为何会足足持续了八年之久呢?”

    nbsp轰!

    nbsp李世民闻言,心里又是一个咯噔,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死死盯着李隆基。

    nbsp不……

    nbsp不会吧……

    nbsp在如此清晰明了的局势下,在已经有了正确应对方案的情况下……

    nbsp这个孽障,他……他又干了什么蠢事吧?!

    喜欢。

第295章 安史之乱(2)[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