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5章 潜藏的问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最终的结果就是,朝廷在关陇,逐渐收不上税了。”

    nbsp听到这样的话语,李世民只觉得脑中轰然一声,眼前阵阵发黑。

    nbsp均田制!他亲手延续并完善,将它写入律法的均田制,竟然……竟然在稚奴时期,就已经开始走向崩溃了吗!

    nbsp怎么会这样!

    nbsp怎么会崩溃得这么快!

    nbsp这才短短几十年!那些本该是大唐最坚实支柱的勋贵家族,他们究竟是有多贪婪,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关陇的土地兼并到如此地步,让朝廷几乎收不上来税!

    nbsp“李隆基时期,关陇的赋税已经逐年下滑。但这并非是因为生产力下降了,恰恰相反,关陇之地依旧富庶。问题在于,朝廷的政令,已经无法撬开那些勋贵们的钱袋子了。”

    nbsp“勋贵、外戚、寺院,他们皆有免税特权。再加上无休止的土地兼并,良田尽入豪门,自耕农沦为佃户,朝廷的税基被不断侵蚀,又怎么可能收得上来钱?”

    nbsp“那怎么办呢?”

    nbsp随即,李今越的又目光转向地上的李隆基,自问自答道:“节流呗。正如咱们之前所说,李隆基在一开始,采取的是节俭的措施。这股风气确实带动了朝堂,可不是所有人都有姚崇、卢怀慎那样的觉悟。”

    nbsp“李隆基很快就发现,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在这边省吃俭用,关陇的权贵们却依旧夜夜笙歌,生活奢靡。人家根本不打算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依旧拿着大刀,十分卖力的嘎着大唐的腰子。”

    nbsp李世民的拳头在袖中攥得咯咯作响。噶腰子?这个词他没听过,但那股狠厉劲儿,他听懂了。

    nbsp“可再苦不能苦功臣,再穷不能穷朝廷。既然节流不成,那就只能开源了,于是李隆基决定,换人,换个能搞钱的上来。”

    nbsp地上的李隆基听到此处,身子又是一颤,似乎想起了那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名字。

    nbsp“开元九年,宇文融,上台了。”李今越说道,“他给李隆基出了一个竭泽而渔,但又能暂时遏制流民的办法:凡是逃亡在外的户口,只要主动回来登记,并一次性缴纳一千五百钱,便可免除未来五年的租庸调。”

    nbsp此言一出,李世民的瞳孔骤然收缩,他几乎是瞬间就洞察了这个政策背后的弊端。

    nbsp这个办法确实能快速聚拢流民,充实国库。可问题是,逃户多是失去土地的无地贫民,他们哪里来的一千五百钱?

    nbsp无外乎两种可能。其一,向那些兼并了他们土地的地主豪强借贷,从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名为自耕农,实则与奴仆无异。其二,便是直接卖身为奴,换取这笔钱,从此彻底沦为那些勋贵世家的私产。

    nbsp而且,李世民更清楚,这个政策治标不治本。它不但会彻底得罪那些勋贵,更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nbsp这简直是在用大唐未来的税基,换取眼前的收入。

    nbsp也难怪……难怪今越会说,这是竭泽而渔。

    nbsp李今越看着李世民瞬间沉下来的脸色,便知他已想通了其中关窍,不由佩服的点了点头,随即笑道:“二凤陛下,您猜,这位帮朝廷快速搞到一大笔钱,聚拢了八十余万逃户,收缴了上百万贯钱粮的宇文融,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呢?”

    nbsp她顿了顿,然后清晰地吐出五个字:“他被流放了。”

    nbsp“罪名是‘搜括太深,人不堪命。”

    nbsp李今越冷笑一声:“因为他清查田亩,触及了那些勋贵地主的利益。所以,这把最好用的刀,在用完之后,自然要被扔掉,以平息众怒。”

    nbsp“可想而知。”李今越摊了摊手:“在开元盛世的光辉之下,潜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东西。那些权贵究竟贪墨了多少田地,藏匿了多少佃农,根本无法想象。”

    nbsp“他们简直就是每天开着跑车,到大唐的坟头,疯狂偷吃咱们李唐的贡品!”

    nbsp李世民听着这生动又恶毒的比喻,气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不管是噶腰子还是偷吃贡品,这画面感未免也太强了!

    nbsp他一手缔造的王朝,竟被这些蛀虫侵蚀到了如此地步!

    nbsp李世民被气的胸口剧烈起伏,他努力的深吸了几口气,缓了缓,才对着李今越摆了摆手,说道:“今越,继续吧。”

    nbsp李今越闻言,这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嗯,反正不管怎么说,钱的问题,李隆基暂时是解决了,那如何把这些钱粮运过来呢?”

    nbsp“这时,宇文融推荐了另一个人,裴耀卿。”

    nbsp“裴耀卿重启了隋朝的运河体系,疏通水道,设立转运仓,将河北与江南地区的钱粮,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

    nbsp“而大唐,或者说,那些权贵们赖以生存的奢靡资本,其来源,便主要依靠四条生命线。”

    nbsp“一,西出玉门的丝绸之路。”

    nbsp“二,南下巴蜀的岭南路。”

    nbsp“三与四,便是永济渠与通济渠这两条大运河。”

    nbsp李今越在光幕的地图上,将这四条线路用醒目的红线标出。

    nbsp“其中,占据财税大头的,便是河北与江南。”

    nbsp说到这里,李今越停了下来,她看着李世民。

    nbsp“而这,也就引出了大唐当时的第二个核心问题。”

    nbsp“地域矛盾。”

    喜欢。

第285章 潜藏的问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