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1章 试探[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nbsp他对罗又伦淡淡道:“说曹操曹操就到。思杨(罗又伦的表字),代我去迎一下这位包师长。”

    nbsp罗又伦闻言微微一怔。

    nbsp按常理,一位中将军长迎接另一位同级中将(尽管是其作战序列下的师长),

    nbsp即便不亲自出迎,至少也应派副军长或级别更高的军官前去。

    nbsp军座只让自己这个参谋长去,这……

    nbsp他旋即明白了杜光亭的深意。

    nbsp包国维虽然此次仅率一个师编入第五军序列,受杜光亭指挥,

    nbsp但其本人的中将军衔是实打实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nbsp与杜玉明在桂南战事后晋升的中将军衔乃是平级。

    nbsp统帅部那位“老头子”此番安排,并非将包国维部与第五军作为合作参谋关系,

    nbsp而是明确将其置于杜玉明麾下,这其中既有集中指挥权的考虑,也未尝没有一番难以言明的制衡与试探。

    nbsp包国维年轻气盛,战功赫赫而身居高位,加之此前渝城军工署风波与洛阳事件的传闻,

    nbsp其个性之强硬、手段之果决可见一斑。

    nbsp杜玉明判断,心高气傲如包国维,很可能对老头子这番“屈居人下”的安排心存芥蒂,甚至暗生不满。

    nbsp此次入缅作战,关系极其重大。

    nbsp从现实看,是为保卫国家最后一条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不被日军掐断;

    nbsp从战略看,亦是向国际盟友展示华夏抗战决心、争取更多外援的关键一役。

    nbsp内部将帅失和乃兵家大忌。

    nbsp杜玉明必须在自己与包国维这位“特殊下属”之间,尽快确立起明确的指挥权威与良好的协作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让罗又伦去迎,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试探。

    nbsp他想看看,包国维是会因这略显“怠慢”的迎接而流露出不满,

    nbsp还是会以大局为重,表现出职业军人的服从与配合。

    nbsp包国维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杜光亭后续与之相处的策略。

    nbsp“是!军座。”罗又伦心领神会,不再多言,立即整理了一下军容,快步向司令部外走去。

    nbsp此刻,在第五军临时司令部外,

    nbsp一小队风尘仆仆却军容整肃的军官正静立等候。

    nbsp为首之人正是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包国维。

    nbsp年仅二十三岁的他领间将星微闪,身姿挺拔如松,

    nbsp连日长途跋涉的疲惫并未磨去眉宇间的锐气,反而更衬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定力与干练。

    nbsp在他身后,默然肃立着此次随他远征缅甸的核心军官。

    nbsp王旭东、李正煜、李成斌、孙泽端等人

    nbsp这些军官都是包国维从第三绥靖区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

    nbsp由于第三绥靖区地处与日军接触的前线,防务压力巨大,

    nbsp二十二师最终只编出四个团约八千余兵力赴缅作战。

    nbsp为确保后方稳定,包国维行前进行了周密部署,绥靖公署副长官陈松柏统筹豫东整体政务,

    nbsp张迷龙卸去二十二师师长,暂代还在医院养伤的何为参谋长一职,负责十一军的日常军务,

    nbsp陈三的警察总队协助绥靖公署主持难民工作,而二十三师师长王大发则是率部镇守前线,防止日军趁虚而入。

    nbsp而包国维则是亲临二十二师师长,挑选了一批精干、年轻的中层军官与他一同赴缅作战。

    喜欢。

第401章 试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