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李世民小本本:林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宫。
nbsp李世民招来了魏征和李靖。
nbsp原本要去李承乾寝殿的魏征还有些发懵。
nbsp难道李世民今日吃了火药,上朝的时候没有发完火,准备私下还要拿他魏征开刀?
nbsp想到此,魏征昂着头走进了崇教殿。
nbsp不为别的,就为魏征是抱着赴死的心来,一个谏臣死在进谏的路上,足以流芳千古。
nbsp李世民看魏征那副傲娇的样子有些奇怪,内心想着是自己难道哪里做错了?
nbsp每次李世民要被喷的时候,魏征都是这一副悍不畏死的样子。
nbsp如今看见这副样子,李世民已经开始自我怀疑了。
nbsp咳咳!
nbsp李世民咳嗽了两声,哪怕被喷也要先询问关于李承乾昨日所说的事情:“玄成,药师,朕听说昨日太子与你们商议了关于出兵突厥的事情?”
nbsp为了不想让魏征找到把柄,李世民就像是有意讨好般叫的特别亲切,不是称呼官职,而是直接称呼其字。
nbsp“嗯?”
nbsp魏征和李靖都微微蹙眉。
nbsp以为是李世民准备拿他开刀泄愤,所以昂首挺胸进来,准备赴死的魏征听见这个问题,忽然感觉画风有些不一样。
nbsp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才皱的眉。
nbsp李靖确实在想,陛下问这个难道是太子主动告诉李世民了?如果不是太子说的,那自家难道......有陛下的人?
nbsp百骑司......三个字立马出现在了李靖的脑海,所以才皱眉。
nbsp看两人都不说话,李世民也跟着皱起了眉:“昨日朕问太子是不是做错什么了,太子说不该与玄成和药师商讨关于出兵突厥之事,还有......收回那个什么林邑小国的事情。”
nbsp“对了,这个林邑难道是大唐国土吗?为什么要收回?”
nbsp在等待魏征和李靖的时候,李世民都找出了地图左看右看,也没有看出来林邑之前是隋朝的土地。
nbsp为什么李承乾要用收回这两个字。
nbsp一度是怀疑自己听错了。
nbsp正好两位当事人在,李世民也就随口问了出来。
nbsp魏征算是第一个反应过来,上前拱手道:“回陛下,臣确实昨日与太子殿上商讨了关于出兵突厥和收回林邑的事情。”
nbsp来了来了,李世民立马激动的看向了魏征。
nbsp他非常想知道,三人讨论的结果如何。
nbsp特别是出兵突厥的事情。
nbsp什么林邑不林邑的,李世民还真的看不上。
nbsp魏征看皇帝这么有兴趣,便继续开口道:“太子殿下查阅了古籍,发现有一种叫占城稻的水稻,能够一年两熟,太子殿下希望臣能和李尚书在朝上建议陛下收回此地。” 一年两熟的水稻?
nbsp李世民一听还有这种作物,眼前一亮:“玄成,真有此作物?能够一年两熟?”
nbsp身为封建帝王,怎么可能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nbsp如果一年两熟能够发给大唐各家百姓的话,那是不是说明以后大唐人人能够吃饱,不会挨饿了。
nbsp就算是有天灾降临,朝廷也可以有足够的粮食拨发给流民?
nbsp“这......”魏征看了眼李靖,摇了摇头道:“臣不知,太子殿下只是告诉我们有此作物,昨夜臣在家想遍了古籍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本打算今日教导太子殿下之时可以看看此古籍记载,却被陛下招来,所以并没有亲眼所见。”
nbsp确实魏征有这样的打算,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nbsp李靖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补充了一句:“昨日臣与魏仆射已经商量过了,连夜派遣了一队人前往林邑查看此作物是否属实,如是属实再上报给陛下。”
nbsp闻言的李世民微微颔首,眉头却紧皱在了一起。
nbsp心里确实在想:李承乾啊李承乾,朕的好大儿,有如此好的东西不告诉朕,却告诉你的老师,可真是孝顺成了逆子。
nbsp不过对于魏征和李靖的严谨,李世民还是非常认可的。
nbsp李承乾不过是九岁的孩子,有些事情说出来确实没有信服力,所以需要去证实。
nbsp但想到李靖派出去的人一个来回可能要好几个月,李世民有些心痒痒的。
nbsp“药师,如朕派八百里加急的话,是不是就能更快?”
nbsp八百里加急,在古代只有帝王能够驱使。
nbsp除非是帝王年幼,便由一些辅国大臣掌管,使用八百里加急哪怕是辅国大臣也是需要坐在一起投票决议的。
nbsp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边疆有战事发生,边防的将军可以运用八百里加急把情报或者战报立刻送到皇帝的面前。
nbsp李世民这么问的原因,其实不过是想看看魏征的反应。
nbsp这东西要是用不好,恐怕魏征又得喷李世民一顿,属实心里阴影不小。
nbsp李靖看了眼李世民,又看看魏征,怎么会不明白皇帝的心思。
nbsp“臣以为,此事事关大唐百姓,用八百里加急甚妥。臣派出去的人一个来回,加上调查再快也要四五月之久,八百里加急来回只需要半月即可,能够提前几个月让大唐百姓吃饱饭,乃是国家大事,陛下之提议尚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好。”
nbsp李世民看李靖同意,魏征也没有出言反对,立马就招来张阿难拟旨。
nbsp“张阿难八百里加急拟旨,命岭南道朝集使李善德尽快查清林邑占城稻一事,限期一月,速速回禀。”(贞观元年李世民设置岭南道朝集使一职,是岭南道最高行政长官。)
nbsp看着张阿难快速的写好了圣旨,李世民感觉不够保险又说道:“再派一队八百里加急出去,让他们亲自调查关于林邑占城稻一事,速速回禀。”
nbsp“是。”张阿难自然不会去疑惑李世民的决定,当即就开始写另外一道算是密旨。
nbsp魏征皱眉,看着李世民如此浪费人力,拱手道:“陛下,八百里加急一个来回所耗马匹无数,怎可派出两队?”
nbsp在唐朝初期,马匹损耗非常严重。
nbsp因为马掌没有保护,所以基本上用个几次征战之后,马匹便会退役,不适合在用到战场上。
nbsp军马由朝廷另外以低廉的价格再卖给马贩子。
nbsp这中间差距是需要朝廷补贴的,加之唐朝本身产
第25章 李世民小本本:林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