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6章 望眼欲穿,焦灼待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源于侥幸,也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基于玄镜台传来的、持续不断的情报分析。

    nbsp自抵达江东以来,我便指令徐庶坐镇夏口,

    nbsp利用我们有限但高效的情报网络,在长江中下游沿线设立了多个隐秘的气象观测点。

    nbsp这些观测点不仅仅是记录风向、雨水那么简单,

    nbsp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持续收集着气温、湿度、云层变化乃至江水流速等多方面的数据。

    nbsp这些看似零散的数据,通过特殊的密语编码,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夏口,

    nbsp再由徐庶组织专人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最终将关键信息传递给我。

    nbsp结合我脑中那些超越这个时代的、基础的气象学知识

    nbsp——关于季风转换、冷暖气流交汇、特定地理环境下局部气候变化的规律

    nbsp——我对照着玄镜台送来的数据,进行着反复的推演和判断。

    nbsp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这是大势。

    nbsp但季节转换之际,受到复杂地理环境和短期天气系统的影响,

    nbsp出现数日的东南风,也并非绝无可能,甚至可以说,是有着相当高的概率。

    nbsp尤其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窗口,当某种天气系统酝酿成熟,东南风便会如期而至。

    nbsp根据玄镜台连续数周的观测数据和我的分析模型判断,这个时间窗口,已经非常临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诸葛亮所预言的“甲子日”,恰好落在了我预测概率最高的那个区间之内。

    nbsp这究竟是他的神机妙算,还是某种基于经验的判断,亦或是单纯的巧合,我已经无暇深究。

    nbsp重要的是,我们的判断,指向了同一个结果。

    nbsp然而,即便如此,一丝隐忧,仍旧如同水底的暗礁,潜藏在我的心湖深处。

    nbsp科学,哪怕是基于后世知识的粗浅应用,在这个时代也只能提供概率上的最大可能,而非百分之百的精确预言。

    nbsp我可以确定东南风会来,但它究竟会在哪一个时辰准时刮起?

    nbsp风力能持续多久?

    nbsp强度是否足以支撑火船顺利突进并引燃曹军连环船阵?

    nbsp这些变量,仍然存在着最后一丝不确定性。

    nbsp而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nbsp我走到桌案前,摊开一张绘制着长江两岸地形和曹军水寨布防的堪舆图。

    nbsp手指在图上缓缓移动,模拟着火攻的路线,推演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应对预案。

    nbsp时间,就像指间的沙,无声无息地流逝。营房外的风声,似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

    nbsp西北风依旧在呼啸,卷起漫天的沙尘和冰冷的寒意。

    nbsp望眼欲穿。

    nbsp这四个字,或许是此刻江东大营中,从主帅到士卒,所有人最真实的写照。

    nbsp明天,就是诸葛亮预言的“借风”之日。

    nbsp那位智计百出的卧龙先生,此刻想必正在他的住处闭门不出,为即将到来的“七星坛作法”做着最后的准备吧。

    nbsp无论他是真的有通天彻地之能,还是仅仅为了安定人心而进行的一场必要的“表演”,

    nbsp都将把所有人的目光和期望,聚焦在那座即将搭建起来的祭坛之上。

    nbsp而我,则将目光投向了夏口的方向。

    nbsp我真正等待的,并非祭坛上的神迹,而是来自玄镜台的、那最终确认风信的密报。

    nbsp只有那份密报,才能将我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性彻底抹去,才能让我按下启动最终计划的按钮。

    nbsp夜色,越来越深了。

    nbsp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那最后一丝波澜。

    nbsp焦灼无用,唯有冷静等待,并做好万全的准备。

    nbsp只待,风起。

    喜欢。

第586章 望眼欲穿,焦灼待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