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8章 公瑾惊疑,目光如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望楼上,江风依旧呼啸,吹得灯火明灭不定,如同周瑜此刻急剧变幻的眼神。

    nbsp他没有立刻回应我的告辞,只是站在楼梯口,背对着我,眺望着远方沉沉的夜幕和漆黑的江面。

    nbsp那挺拔的背影,此刻却仿佛凝固了一般,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僵硬。

    nbsp我知道,方才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已经在他心中投下了远比“铜雀台赋”更为猛烈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nbsp诸葛亮的言语机锋,或许能激起他的怒火与战意;

    nbsp而我这些直指战术核心、甚至隐隐触碰到“技术代差”边缘的构想,则直接撼动了他作为江东水师大都督的专业认知和固有观念。

    nbsp他缓缓转过身,动作带着一种刻意的缓慢,仿佛需要时间来消化、来重新审视。

    nbsp那双素来锐利明亮的眼眸,此刻聚焦在我脸上,不再是之前的审视与试探,也不是方才的惊叹与欣赏,而是一种更加复杂、更加深邃的光芒

    nbsp——那是混杂着极度震惊、浓烈疑虑,以及一种几乎要穿透我灵魂的审视,如炬火般灼灼逼人。

    nbsp“子明先生……”

    nbsp他终于开口,声音比之前低沉了许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nbsp“你方才所言,无论是那特制火油,还是望远奇物,亦或是对风向水流的精准利用……

    nbsp这些……绝非寻常谋士所能凭空想见。”

    nbsp他的目光紧紧锁住我,不放过我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

    nbsp“尤其是……你对曹军水寨布防、连环船的弱点,以及我江东水师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的分析,精准得……仿佛亲眼所见,甚至……像是推演过无数次。”

    nbsp来了!意料之中的质疑。

    nbsp我心中微凛,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微笑,拱手道:

    nbsp“公瑾将军过誉了。所谓‘旁观者清,昭身处局外,或许能看到一些当局者未必留意之处。

    nbsp至于那些‘奇思妙想,不过是读过一些杂书,听过些许传闻,结合眼前局势,胡乱揣测罢了,当不得真。”

    nbsp我将一切归于“旁观者清”、“杂书传闻”和“胡乱揣测”,这是最稳妥也最常见的说辞,虽然我知道,这绝对无法打消周瑜这样人物的疑虑。

    nbsp果然,周瑜并没有被我的话轻易带过。

    nbsp他微微眯起眼睛,那目光仿佛要穿透我的言语,直抵我内心深处:

    nbsp“杂书传闻?子明先生所读的,恐怕不是寻常书卷吧?

    nbsp能记载如此详细具体的军械构想,甚至涉及……嗯,‘琉璃透镜之术?

    nbsp据瑜所知,此等技艺,纵有流传,亦是秘而不宣,绝非市井传闻可比。”

    nbsp他的问题越来越尖锐,直指我知识的来源。

    nbsp我心中念头急转,脸上笑容不减,语气却带上几分真诚的感慨:

    nbsp“将军明鉴。

    nbsp昭年少时确曾有幸遇见过一位西域游商,其人见多识广,谈及诸多海外奇闻异事,其中便偶有提及类似之物。

    nbsp当时只觉新奇,未曾深究。

    nbsp今日观将军与曹军对峙之势,忽有所感,将昔日听闻与眼前战局联系起来,方有此念。

    nbsp至于其真伪如何,制造之法,昭实不敢断言。或许真如将军所言,乃是夸大其词,亦未可知。”

    nbsp我再次将来源推给一个无法考证的“西域游商”,并强调其“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将望远镜的知识模糊处理为“类似之物”的“听闻”,而非确凿的技术。

    nbsp同时,我也巧妙地暗示,这些想法是基于“今日战局”的“灵光一闪”,而非早有预谋。

    nbsp周瑜没有立刻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锐利如刀。

    nbsp望楼上的风更大了,吹得我的衣袍猎猎作响。

    nbsp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充满了无声的压力。 <

第558章 公瑾惊疑,目光如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