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晋国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4章 赵鞅攻破朝歌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还要等什么?还不痛打落水狗?

    nbsp落水狗,就是此时朝歌的中行氏、范氏残军。

    nbsp朝歌此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铁丘之战齐、郑联军惨败的消息传到朝歌,站在城头眺望着密密码码晋军的中行寅和士吉射不住摇头叹气。

    nbsp在晋军重兵围困下,朝歌还能守几天?

    nbsp中行寅心头流着泪,看了看目光呆滞的士吉射。士吉射把头转向遥远的东方,东方还有希望,是唯一的希望,齐国。齐侯哇,您可得加把劲哟。

    nbsp到此,中原诸侯联盟新盟主齐景公明知整个齐国已经输得差不多了,但还是将最后一把押上了:再一次组织了齐卫联军火速救援朝歌!

    nbsp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朝歌。朝歌城里的中行寅和士吉射虽然目前被重重围困,但只要这两大佬活着,晋国就不会安宁。

    nbsp此时以齐国为首的中原列国诸侯联盟其实早已残破不堪了:曹国弱不禁风的样子,宋国和鲁国三心两意的样子,郑国是完全被打残了的样子,燕国远在苦寒北地根本不想掺和的样子,邾国、莒国、徐国、薛国、滕国等是跟屁虫的样子,唯有卫国,看来是要紧紧追随齐国与晋国死磕的样子。

    nbsp卫国头上长龙角了?到这个时候还敢与超级大国晋国叫板?

    nbsp不是卫国头上长龙角,而是国君卫出公底牌尽出了。卫出公不得不豪赌一把,因为他的父亲叫蒯聩,据说他将要回卫国来夺自己的国君之位。

    nbsp这段卫国历史上的父子情仇,我们这里不多说了。反正卫国人赶走了前世子蒯聩,却扶立了其子卫辄即位,即卫出公。

    nbsp父亲要夺回自己的君位,势必与已经坐在国君宝座上的儿子为敌。

    nbsp此时的蒯聩在哪里?铁兵之战后,蒯聩奉命驻守戚邑。戚邑本是卫国重镇,但此时被晋国占领。蒯聩驻守戚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卫出公还能坐得住?

    nbsp卫出公二话不说,倾卫国之军追随齐军再次讨伐晋国,目的是为了救出被围在朝歌的中行寅和士吉射,列是冀希望这两大原本天下前两大家族能够春风吹又生搞死赵鞅。

    nbsp但刚取得铁丘之役大胜后的晋军士气高涨,再加上围困朝歌整整三年,眼看着朝歌城将破,赵鞅不敢大意,每日巡视晋军,加强戒备。

    nbsp齐卫联军不敢直接向朝歌进军,最后,按照卫出公的意思,卫军向蒯聩驻守的戚邑发起了猛攻,齐军则向防守薄弱的晋国腹地推进,沿途攻占晋国城镇。

    nbsp战术意图很明显,迫使赵鞅分兵来救,以减轻朝歌压力。

    nbsp但赵鞅对齐军和卫军攻取晋国各地城邑完全无视!

    nbsp赵鞅很清楚,打蛇打七寸,赵鞅的目标就是中行寅和士吉射!

    nbsp所以,晋军始终坚持围困朝歌,绝不分兵。围了三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长出来了,赵鞅只待最后一击。

    nbsp再加上此时赵鞅刚刚执政晋国,国内一堆大小事务要处理,以齐国为主的联军虽然实力上不及晋军,但赵鞅也确实无精力和兵力过多与联军纠缠。

    nbsp除了朝歌,其他城邑,你齐国要夺便夺吧。战线越长,你齐军的作战力量越分散。赵鞅沉着脸,他只要朝歌!

    nbsp铁丘之战一年后,即公元前492年10月,赵鞅在整顿了国内大小事务后,亲自指挥晋军主力发起了对朝歌的后一击。

    nbsp中行寅急了,他对士吉射道:“看来,咱哥俩被围在这里不是办法,咱俩必须其中一人跳到外围,联合邯郸和齐卫联军尽快解救朝歌。”

    nbsp士吉射头也大了,也知道两人都挤在一起被围攻着,迟早要落败。中行寅之计当然是好,但如今朝歌被围得铁桶一般,怎么出得去?

    nbsp两人商量了一番,总算有了些眉目。眉目的第一道,是中行寅已经得报,不日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分散在晋国各地的族人以及招募的武装力量,还有部分鲜虞军将来救朝歌。

    nbsp眉目的第二道,是赵鞅亲率的晋军虽然是团团围困了朝歌,但主力在南门,北门相对较为薄弱。

    nbsp眉目的第三道,是齐卫联军包围了戚邑,戚邑由卫国前世子蒯聩驻守。蒯聩是赵鞅手下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少了这支力量,赵鞅不可能拦住两人其中一人有准备的突围。

    nbsp两人作了分工,由士吉射在南门加强防守,故作声势,吸引赵鞅的晋军主力。

    nbsp中行寅则率精兵自北门突围,突围后,直入邯郸。

    nbsp只要中行寅突围成功,那可以说服邯郸氏的赵稷引邯郸军救朝歌,邯郸休养生息了好几年了,应该会有一定的战斗力。另外,派人请求齐卫联军同时进击兵围朝歌的赵鞅。

    nbsp

第424章 赵鞅攻破朝歌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