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晋国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7章 晋六卿新绛混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晋国六卿以外的其他公族势力,便自动有了一个站队,那便是基本站到了国君一边,也就是站到了智、韩、魏、赵四大家族的一边。

    nbsp力量对比瞬间发生了变化。

    nbsp于是,本来可能是赵氏家族摊上的一件大事,变成了中行氏、范氏以及赵氏别宗邯郸氏这三大家族摊上的一件大事,哦对了,籍氏家族也是参与到了中行氏、范氏这一派的。

    nbsp中行氏、范氏还有其他扶持力量吗?

    nbsp有,肯定有。但此时的形势太过于复杂,稍不注意就可能是整个家族的灰飞烟灭。所以,当中行氏、范氏、邯郸赵氏以及籍氏被晋定公以及中军将智跞宣布为反叛后,原本中行氏、范氏那些支持者,一时还真不敢冒头。

    nbsp不要说你中行寅仅仅是名将中行吴之子,哪怕你就是死去多年的名将中行吴附身,又能怎么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想当年,栾氏家族那么大的势力,最后还不是灰飞烟灭?

    nbsp中行寅显然不是名将,他甚至连起码的政治常识都没有,便直接去进攻新绛了。

    nbsp其实,当中行寅决定进攻新绛时,范氏家臣高强就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主公,绝对不能攻打都城!攻打都城意味着攻打国君,攻打国君意味着反叛国家,反叛国家意味着失去民心!失去了民心,怎么取得胜利?臣正是因为犯过这样的错误,所以沦落到流亡晋国。”

    nbsp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的高强当然是一个强悍的牛人,是带着好几把刷子的那种厉害角色。高强,这是哪位?

    nbsp高强,原齐国执政上卿,在齐国权力斗争中落败,逃亡到了晋国,投身于范氏家族,成为范氏家臣。

    nbsp想当年,齐国的那场权力斗争,正是田氏和鲍氏两大家族联合,攻打执政上卿高氏、栾氏两大家族。由于田氏和鲍氏早早便控制了国君,使高氏、栾氏不得不进攻齐宫,意欲夺取国君,但最终失败了。

    nbsp由于国君被田氏、鲍氏掌控,高氏、栾氏便被定性为叛军。一场内部权力斗争就演变成了平定反叛的军事行动。于是,原本掌握大权的高氏、栾氏两大家族顿时失去了其他家族的支持,很快被打败。

    nbsp高强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主公,依臣之见,不如先退守封邑,据城以守。别看韩、赵、魏、智这四卿现在搞在一起,但四卿内部矛盾重重,迟早生变。一旦他们内部出现了纠纷,我们便可以各个击破。只要击破他们,那国君便只能依附我们,到时就可以掌控一切。如果现在就与掌握着国君的四卿开战,那只会迫使他们团结一致。”

    nbsp士吉射听后犹豫不决,但眼高过顶的中行寅根本不听。

    nbsp中行寅认为,凭着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以及邯郸氏的兵力,在自己这位名将的加持下,趁赵氏家族元气大伤,一时被压缩在晋阳不敢出兵,自己只要迅速进军,完全可以击溃韩、魏、智这三大家族,一举占领都城新绛。

    nbsp占领新绛,就可以及早将国君控制在自己手里,宣布其他各卿为叛军,大事可成!

    nbsp于是,公元前497年11月初4,中行氏、范氏、邯郸赵氏、籍氏联军自晋阳撤出,大举向新绛杀来!

    nbsp晋阳之围顿解!

    nbsp逃过一劫的赵鞅很快弄清楚了情况,这才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真正名将,赵鞅根本不顾被压制了多日早已疲惫的赵军需要修整的实际,下令倾军出击,自己亲自率军发起反攻。

    nbsp不,现在可以说不是简单的反攻了,而是向中行氏、范氏发起全力追击了。

    nbsp结果可想而知,正在进攻新绛的中行氏、范氏、邯郸氏联军不但遭到了新绛军民的强势抵抗,还遭到了来自背后自晋阳而出的赵家军主力的强力攻击。

    nbsp陷入两头夹击下的中行氏、范氏和邯郸氏联军大败,被迫撤退至范氏家族封邑朝歌。

    nbsp朝歌,原卫国都城,后被晋国所得,成为范氏家族封邑。经范氏家族数代经营,朝歌已经是一个城高墙坚的大城。

    nbsp公元前497年11月18日,中行寅、士吉射率领从攻打新绛之役失败的残兵撤至朝歌,凭朝歌城继续收拢族兵,意欲再次发起进攻。

    喜欢。

第417章 晋六卿新绛混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