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维也纳(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尤其是那些老维也纳本地人,总是喜欢在不经意间展现自己的语言造诣,毕竟早期生活在维也纳不多会几门语言简直没法出门。

    nbsp这种情况表面上随着德语的普及开始有些好转,但实际上由于各地的德语都不太标准,以及交流的日益增多,所以鸡同鸭讲的情况反而更严重了。

    nbsp码头之上堆满了货物,忙碌的工人几乎日夜不停。岸边总有一群人悠闲地钓着鱼,似乎洪水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nbsp每当有人提起这个,总会有人指着河堤之后河堤监督的豪宅说道。

    nbsp“他都不怕,我怕什么。”

    nbsp这是一个烤杏仁团子的好季节,维也纳总会烤一些杏仁团子来纪念之前的好人国王费迪南一世。

    nbsp实际上很多人都认为费迪南一世最大的功绩在于将皇位让给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不过人们对于他也没有太多可以苛责的,所以才会以这种方式纪念他。

    nbsp因此每到下午维也纳的城市中总会飘荡着杏仁和糖料的气息,与此时世界其他大城市不同,维也纳污染严重的工业早早被迁出了城区,此时甚至已经迁到了其他城市。

    nbsp圣斯蒂芬大教堂的钟声响起,整个维也纳所有钟声开始合鸣,古老的钟声总会让人有一种恍惚之感,仿佛灵魂都受到了震撼。

    nbsp维也纳也从来不缺少音乐,悠扬的旋律始终飘扬在这座城市上空。

    nbsp既有配合精妙的管弦乐四重奏,又有悠扬动听的华尔兹,更有教堂唱诗班庄严的圣咏,以及那些不知名的民间小调。

    nbsp除此之外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在刷新人们的认知,甚至出现近似噪音的重金属音乐和来自其他国度和其他民族的唱法。

    nbsp不过在维也纳无论乐师还是画师都会比其他地方有更多的笑容和耐心,同时也有一个相对更加安稳的生活。

    nbsp但维也纳的街头艺术家在总体数量上是不断呈下降趋势的,因为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极限,他们认清了自己。

    nbsp也有人是看到了更好的商机,以及全新的活法。

    nbsp由于识字率的增加,市面上的小说数量也在增加,不过比小说更多的是漫画,毕竟这玩意不怎么识字也能看懂一部分。

    nbsp尤其是在弗兰茨引入了四格漫画和后世日式漫画的风格后,奥地利帝国的漫画业正在不断飞速发展。

    nbsp与之类似的还有摄影业,照相机正在走向千家万户。手摇式放映机虽然目前还只用于军队和特殊部门的教学,但弗兰茨已经开始筹划建立电影公司。

    nbsp沿街竖立的广告牌贴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广告和寻人启事、失物招领等信息。

    nbsp整个维也纳的外乡人,甚至外国人都在不断增加。这恰恰是国家强大的证明,弗兰茨的做法从来不是把他们区分出来,而是将其留下。

    nbsp维也纳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的排外,他们开始意识到外乡人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助推这座城市前进的巨大动力,以及燃料。

    nbsp大街上的小吃则更是奇葩,从煎饼果子、麻辣烫,再到关东煮和印度咖喱可谓是应有尽有。

    nbsp其实快餐的工业化已经开始,只不过汉堡并未像弗

第6章 维也纳(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