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岳父是李世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 孩子的命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孝德客气地搬来凳子,“张尚书请坐。”

    nbsp这种凳子坐着并不舒服,不如盘腿席地坐着,院子里还晾晒着不少的书卷,徐慧懂事地将这些书收起来。

    nbsp徐孝德也坐下来,两碗茶汤放在桌桉上。

    nbsp现在从皇帝开始喝炒茶之后,炒茶的喝法已经风靡了长安城。

    nbsp茶叶并不难寻,将炒茶的秘诀告诉卢照邻之后,茶叶这种东西并不难寻。

    nbsp如今看来茶汤倒是少见。

    nbsp像徐孝德这般守旧喝茶汤的人并不多,张阳尝了一口,茶汤是温热的还带着一些咸味与油腻感。

    nbsp“徐慧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虽说比小武入门要晚但现在也能跟得上。”张阳低声讲着。

    nbsp徐孝德踌躇道:“只要张尚书与公主殿下不觉得徐慧添乱就好。”

    nbsp此刻院门前又来了一个人,张阳定睛一看有些陌生。

    nbsp徐孝德将两人迎了进来。

    nbsp看着俩人,对方也在看着自己,张阳又喝了一口茶汤实在是不喜欢其中滋味。

    nbsp“久闻礼部尚书张阳之名,今日总算是见到了。”其中一人说着话洒脱坐下也没有客气。

    nbsp再看另外一个年纪较大的人,对方也没有言语。

    nbsp徐孝德介绍道:“这位是陛下新任的大理寺少卿孙伏加,这位是监察御史马周。”

    nbsp张阳好奇道:“大理寺少卿换人了?”

    nbsp孙伏加笑着解释道:“褚亮本就是暂代大理寺少卿,如今改任陛下身边的常侍,张尚书身在朝堂,却不知朝堂事。”

    nbsp张阳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我最近一直在骊山。”

    nbsp再看一旁的马周,对方面带笑容。

    nbsp徐孝德又道:“当初下官刚入御史台时,孙少卿还是治书御史,而马周也是监察御史,那时为了对付卢承庆之事,两位出力不少。”

    nbsp孙伏加面色凝重,“卢氏几次派人去河西游说希望可以对卢承庆网开一面,这些人都被我等截下。”

    nbsp张阳好奇道:“这件事陛下知道吗?”

    nbsp闻言,马周摆了摆衣袖,一手抚着他并不算长的胡子,“作为臣子应当明白陛下的意思,陛下说过的话臣要办,陛下没有说的,臣也要办。”

    nbsp贞观一朝,众多官吏性格独特,也出了不少奇人。

    nbsp魏征是个不要命,不怕死的。

    nbsp据说房玄龄惧内。

    nbsp程咬金一个混账能活这么多年也是一个奇迹。

    nbsp更不要说眼前这个马周,传闻这个人深信那种玄之又玄的相学。

    nbsp一直以为徐孝德这样的人多半没什么朋友。

    nbsp他这嘴碎的毛病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nbsp竟然还能御史台交到朋友。

    nbsp也就是说徐孝德刚刚御史台的时候,孙伏加还任御史,与马周一起共事,这三人组成了对抗世家的御史台小分队?

    nbsp马周又道:“当初亏得有张尚书指点,我们才能拿住卢承庆。”

    nbsp张阳皱眉有些踌躇道:“我没有指点你,我指点徐孝德来着。”

    nbsp“这……”马周欲言又止,一句话被呛住了,想要讨好这个张尚书还真是不容易。

    nbsp又过了片刻,马周释然一笑,“都说张尚书脾性古怪,百闻不如一见,当面领教了。”

    nbsp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nbsp光是一两句话就能明白谁与谁做不成朋友。

    nbsp孙伏加神色犯难,啧舌道:“刚刚宫里传来消息,陛下又在含风殿恼怒,怒斥清河一脉。”

    nbsp徐孝德点头,“当初陛下就说过,清河崔氏嫁女彩礼奇高,这种风俗不能盛行应当加以克制,动辄万贯彩礼其场面可堪皇家嫁女了。”

    nbsp孙伏加叹道:“也不知道左司郎崔义玄现在是何心情,崔宗伯一脉终究还是冒着陛下的告戒擅自做主,七百年豪门大族,他们的心气自然也高。”

    nbsp张阳站起身,“我就先告辞了。”

    nbsp徐孝德起身相送。

    nbsp到了门外,张阳叹道:“御史台的事情我就不多参与了,你也不用送了。”

    nbsp“张尚书慢走。”

    nbsp有些事情可以听,有些事情不能多听。

    nbsp处默那边的消息应该更完备。

    nbsp清河崔氏,七百年的豪门大族,当初李渊起兵造反也得到过清河崔氏的支持。

    nbsp那时候李渊与士族还有一段合作的时光。

    nbsp而且更多的士族中人更愿意支持李建成。

    nbsp只是玄武门的事情发生后,李世民登基便对清河崔氏的态度大变,数次打压与呵斥。

    nbsp现在李世民上位了,说话的皇帝变了。

    nbsp当年起兵是一回事,现在要治国是另外一回事。

    nbsp所谓七姓十家,出宰相十二人,风光无限。

    nbsp可惜他们撞见了天可汗,这一次李世民和清河崔氏算是杠上了。

    nbsp皇帝就差举着刀,向清河崔氏开火了。

    nbsp这是世家中最庞大的一脉,也是最有声望的一脉。

    nbsp当初让高士廉修改氏族志,不是没有原因的。

    nbsp张阳回到家中,婶婶已做好了饭食。

    nbsp“夫君,用饭了。”李玥带着笑脸迎上前。

    nbsp朝堂上多风雨,还是家中让人安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小熊正吃着一根白萝卜,在它碗中还有更多的萝卜。

    nbsp小武正指责它吃得这么胖,以后要少吃点了。

    nbsp倒是这头熊咯嘣咯嘣地嚼着萝卜,吃得还很享受的模样。

    nbsp张阳中肯地点头,“这头熊确实有点胖了,在骊山野了两个月也没有要瘦下来的感觉。”

    nbsp“壮实一些也好,将来也好看家护院。”李玥点头道。

    nbsp“最近听说陛下与清河崔氏过不去了。”

    nbsp王婶闻言行礼,“这便去查探消息。”

    nbsp张阳摆手道:“不用了,最近专心提升我们骊山的制造技术才是关键。”

    nbsp李玥对世家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她更喜欢抱着自己家的账本数钱,骊山每年冬天都能入账不少银钱。

    nbsp还有洛阳送来的三万贯,让她很是振奋。

    nbsp骊山的经营已经进入平缓期,肥皂的生意也到了瓶颈,至于印刷厂,利润一直都很平稳,没有要突破的迹象。

    nbsp羊毛做成的布料,确实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保暖的衣物并不会在春夏两季再带来效益。

    nbsp饭后,张阳整理着碗快。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孩子的命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