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鬼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三大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中国古代有三大节,第一是万寿节,当朝皇帝的生日,那天整个京城的人都要拿出最好的纸和布,画上美丽的图案,装饰在主要街道上,杂耍戏曲艺人在路上每隔一小段就要摆出台子,表演的火烈像是在争相献宝。而各地的官员,不论等级都要在这一天太阳东升之前,做好香桌寿品,对着帝王所在的方向三跪九拜,以示虔诚。第二是初一,外国使节,各地王侯,附属国主,都要带着礼物来朝野进贡给皇帝。因为在乾隆和乾隆以前的朝代,中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单人口一项就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乾隆年间,农业,政治,军事已经走入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最高颠峰,特别是礼仪制度,在别国来进贡之时,不论你是从何处来所为何事都要遵循。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由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率领的由科学家、作家、医官及卫队等90人组成的使团,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600箱礼品,乘船自朴次茅斯启程。使团带有英王庆贺乾隆帝83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乾隆帝对英使首次来华极为重视。1793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由接待大员陪同经北京前往热河(今河北承德)行宫。关于觐见礼节,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军机大臣和在热河约见使团,马戛尔尼称病不见,只派副使斯当东前往要求举行谈判。乾隆帝称该使“妄自骄矜”,对其来华别有所图,更具戒心,但仍表示可“顺其国俗”,行免冠屈一膝深鞠躬礼。9月14日,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正式递交国书并参加万寿节活动。当时随船的画师,曾经画下过当时中国的景象,外有随船作家记录,当时有船员在日记中提到,对中国的印象,第一是忙碌,几乎看不到乞丐,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有些人为了赚钱去做苦力,把那些车和船没法带到的东西,用肩用背扛走。第二是惊讶,当时进入中国内海以后,英国船上的领航员是由几位中国水手上船担任,但当这几位中国水手看到船舱内悬挂的康熙马上狩猎图之后,竟然跪拜多次。这是一种中西文化的冲突,英国人不理解,对于当时正在日渐上升的英国,他们认为自己将来才是世界的霸主,而当时的正使节马戛尔尼便是在如此情况下,认为乾隆不是上帝,对他跪拜有辱英国尊严。乾隆大帝,对外国人的礼节其实也并非真的不能原谅,几乎每一个从外国来的使节首先要学习的必修课就是跪拜。但对于马戛尔尼的傲慢,乾隆最后决定只收其礼不见其人。马戛尔尼本次的到华目的并没达到,他本带来了当时英国领先的科技产品,以为中国人会对此感兴趣,会答应相互通商,礼节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节,哪想到就因为这个,连乾隆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打发回国。当时马戛尔尼回到英国以后,曾经这样写过,中国就是一艘巨大的战船,它巨大的躯客把周围邻邦吓的不敢造次,它的内力却在不断的腐化,很幸运的连着几代船长都是位精明谨慎的人,如果突然来一位平庸的掌舵者。这艘庞然大物不会就此立即沉没,而会一点点支离破碎,最后撞碎在西海岸上。至此,很多人看到这些应该就会明白,在那个年代其实西方列强就有瓜分中国的想法,可惜时机不到。当百年以后,西方联军入侵中华,在皇家宫殿中发现,当年英国进献的枪炮武器,连一发子弹都不曾少过。其三便是一年中太阳最长最高的那一天,这个的说法也是到了清朝才开始,不用细表。

    三贵生活的时代已经开始军阀混战,新旧观念冲突,不会几个人再去想给皇帝过寿,当然那时候其实已经不存在真正的皇帝。但年要过,初一也是沿袭了古代的习俗,串门子拜年。

   &

第六章 三大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