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史书上的一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而且是直达。
nbsp连高明,都没有提前看过信里的内容。
nbsp皇帝陛下拆开这封信之后,先是扫了一遍,然后微微皱眉。
nbsp过了许久,他才舒缓了一下眉头,无奈摇头:“胆大包天。”
nbsp“高明。”
nbsp高太监立刻低头:“奴婢在。”
nbsp“去把赵相公喊来,朕有事情跟他商议。”
nbsp高太监连忙低头,亲自去了一趟中书,在中书没有找到赵昌平,便又去了一趟户部,这才把这位赵相公,请到了甘露殿里。
nbsp甘露殿中,皇帝把沈毅的密信交给赵昌平看了一遍,然后静静的看着赵昌平的表情,笑着说道:“不管是均田还是免赋,都是户部的事情,户部如今还是赵相在兼着,对于沈毅的意见,赵相怎么看?”
nbsp“断不可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他面色严肃至极,甚至有些生气。
nbsp“陛下,淮河以北被齐人强占了三世,所有的土地,都是北齐朝廷划分的,如今我王师恢复故土,钧田并没有什么问题。”
nbsp“七十年来,朝廷第一回收复故土,陛下加恩山东,免赋三年,也是陛下天恩下降,同样没有问题。”
nbsp“但是,张贴皇榜布恩,是决计不成的。”
nbsp赵昌平低头道。
nbsp“陛下是天子,应当天下一心,九州一体才对。”
nbsp“绝不能厚此薄彼。”
nbsp皇帝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赵相的意思是,这些事情沈七可以去做,却不能挂朕的名义去做。”
nbsp赵昌平低头道:“陛下,不患寡而患不均。”
nbsp皇帝想了想,随即低头笑了笑:“赵相的话,朕明白了。”
nbsp他看向赵昌平,开口道:“赵相就先回去罢,也不必回急着户部去,可以先在中书待着,朕稍晚一些,可能还有事情请教赵相。”
nbsp赵昌平起身,低头行礼,转身离开。
nbsp皇帝看着赵昌平离开的背影,用手捋着下颌的胡须,轻声道:“这沈毅,多半也能想得到,这件事朕不宜出面。”
nbsp“但是如果是他出面,朝廷里那些文官,又饶他不得。”
nbsp“于是乎,只好让朕,来替他处理这件事。”
nbsp皇帝说到这里,自嘲一笑:“这厮,既胆大又胆小。”
nbsp“高明。”
nbsp高太监低头:“陛下吩咐。”
nbsp“给沈七写回信,跟他说,让他放手去做。”
nbsp“朝廷这里的风浪,朕会替他抹平。”
nbsp高太监低头应是,转身正准备离开,忽然又被皇帝叫住。
nbsp皇帝凝眉想了想。
nbsp“高明,你说沈七是不是早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所以给朕写信,让朕再把事情踢回到他手里。”
nbsp高太监想了想,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奴婢以为,是因为沈大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做成这件事了。”
nbsp“因此,才想让陛下出手…”
nbsp皇帝伸了个懒腰,打折呵欠说道:“罢了罢了,想这些没有用处。”
nbsp“反正,他即便是动了心思也是替朕办差。”
nbsp“给他回信罢。”
nbsp“另外…”
nbsp皇帝眯了眯眼睛,轻声道:“多注意注意建康这里,要是之后有人真的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nbsp“好好处理处理。”
nbsp高太监低头。
nbsp“奴婢明白。”
nbsp……
nbsp两日之后,皇帝的回信到了沈毅手里。
nbsp在那之后,又过了半个月时间,时间来到了洪德十五年的九月,兖州的秋收正式开始。
nbsp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山东均田令》,由山东巡抚衙门正式公布张贴。
nbsp而且传播速度很快,三天时间,贴满了山东除济南东昌府两府之外的,几乎所有地方。都张贴了这份均田免赋令。
nbsp数日时间之内,庞大的舆论席卷整个山东,包括了济南府城里。
nbsp此时,山东秋意正浓,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
nbsp而沈毅今年年初的布置,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nbsp一场人心与人性碰撞在一起的济南之战,也随之正式拉开帷幕。
喜欢。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史书上的一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