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杀意起又散,与檀初次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一早,李正怡客客气气同张泊谈论此事,问道:“张太保,私盐案这么多无辜官吏,是否该提醒圣上,让吏部重新安排考核?”
张泊摇摇头,叹道:“按理是该如此,只是先前陛下已经将残缺职位悉数补上,若是再调动,只怕朝令夕改,陛下不会答应的。”
“那也该还这些受冤官吏的清名,诏书不能让他们证明自己,只有朝廷重新起用他们,才能说明他们之前是被冤枉的。”
张泊依旧摇头道:“此事在老夫这说不通,平王请吧。”李正怡无功而返,趁着天色还早去了御史台。
“江御史,是否该让吏部对这二百多位无辜官吏重新考核,以正名声?”“大理卿来得巧,某正要关心此事进度。”
江结十分关心此事,问道:“是否全部核审名单了?”“已经再三的审查了,请您过目。”李正怡双手奉上名单。
江结接过,细看纸上,大多与他记得的一样,便道:“大理卿当真辛苦,还请大理卿和江某一起入宫面圣处理此事。”说着站起身来。
李正怡连忙出声拦住江结:“不知您有何想法?”
江结一愣,皱眉道:“自然是禀明圣上,让吏部的人重新安排考核,如果这些人能通过,就重新委任官职,才算对得起这些人,而那些无辜受死的官员,就安抚其家人。”
“难道大理卿有其他想法?”江结眯起眼睛,李正怡一笑,心说果然是自己多虑了,忙道:“宗熙与您想法一致,但不及御史思虑周全。”
圣上还有些犹豫,“朝令夕改,于君威无益,只怕此事还要再三考虑,不若等到明年,爱卿以为呢?”
江结先道:“陛下担心朝令夕改,但此次事出有因,天下苍生必会体谅陛下随机应变、为民着想。”
李正怡忙跟着道:“大人一心为民,百姓有感而知,必不会对此有异议。”
圣上依旧沉默不语。
江结又说:“吏者应选能者,先前仓促调度官吏暂令职务,如今正好该委派新官。”
李正怡也说:“大人未卜先知,当时就下令让人暂领职责,可见大人圣明,未雨绸缪。”
圣上思索片刻后道:“如此,那便让礼部和吏部共同负责此事吧,考核时间就定在七月十五。”
“是,圣上圣明。”江结先离开,李正怡却道:“圣上,宗熙许久不进宫拜见阿娘和唐娘娘,请求入宫拜见他们。”
“今日太晚了,宫门将要下钥,改日吧。”“是,宗熙告退。”李正怡离开,其实他是想去见一见李正憺,自那日立嗣大典上擦肩而过,李正怡就再没见过太子了。
可是圣上不让,李正怡只好就此作罢,来日方长,不必急于此刻。
次日李正怡悄悄在茶楼宴请礼部尚书高楷瑞,一是为了贺堂言的大人贺敏的事,二是有拉拢之心。
“贺敏,年四十二,天和十四年常科举子,五年前在河南道颖州临水县担任县令,三年前被革职……王爷,您找我来,就是为了这个人?”高楷瑞左思右想也没想明白眼下风头正盛的平王殿下找自己就是为了一介小小县令?
“是,也不是。”李正怡故作玄虚,果然见高楷瑞露出迷茫神情,开口请教道:“王爷,下官愚钝,请您明示。”
“本王找你的确是想问一问这贺敏的情况,但是本王更想问问,七月十五大考礼部准备如何了?”
李正怡心里也在左右权衡,是否要帮这贺敏一把,若帮,只怕会坏了规矩,倒叫自己的名声坏到礼部;若不帮,那自己敲打贺堂言的话,全都填到狗肚子里了,只怕这贺堂言不尽心跟着自己。
“王爷关心大事,下官拜服,一切还在准备之中,有礼部和吏部同议此事,不劳王爷费心。”高楷瑞不信李正怡的话,什么大考准备如何,只怕还是为这贺敏而来。
高楷瑞话中带刺,李正怡也下定决心,名声和一个贺堂言,两厢取舍孰轻孰重,还是要名声为上。
“本王也是在外任职归来,有些事总想多问两句,还望高尚书见谅。”李正怡笑。
高楷瑞心里嘀咕,这平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面上谄媚道:“请王爷赐教,下官洗耳恭听。”
李正怡微微皱眉一瞬,又道:“本王突然觉得今日此行甚是唐突,不如高尚书只当是在与本王闲谈吧,听说高尚书曾在国子监待过,不知师从哪位先生?”
“高某今年三十有六,足足大王爷十二岁,就算是说出自己的先生,只怕王爷也不会知道,还是罢了。”高楷瑞想走了,他就不该来听这李正怡来废话。
“本王知道,是已经仙逝的扈常先生
第21章 杀意起又散,与檀初次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