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逐鹿长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秋寒庄院坐谈论,核对身世细查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茶经》中记录了二十八种煎茶用具,分为生火用具、煮茶用具、烤茶用具、碾茶用具、量茶用具、水具、盐具、饮茶用具、清洗用具、藏陈用具。

    燕三边揭取盐加到茶注子,边给温笑方介绍着。

    温笑方喝了茶,点点头笑道:“二郎身边的人品味不俗啊。”“您过奖,小人雕虫小技,能得您赏识,是小人的荣幸。”

    李正怡端了碗冰糖炖银耳从外进来,燕三将碗取下放到温笑方面前,李正怡递了勺子道:“秋属金,其气燥,通于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衣服。”

    “秋季津亏体燥、易致津伤肺燥,刚才听先生咳了两声,还是喝点这个吧,清燥润肺的。”

    温笑方接过碗,眯起眼睛笑问:“二郎,我一直想问问你的字从何来?”李正怡笑笑,从水方里取了一勺水,沾水在桌上写下“琮玺”。

    温笑方沉思片刻,半晌才说:“二郎能烹好菜吗?”治大国如烹小鲜。

    李正怡道:“但求一试,全力以赴,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怡愿恤人体国,得良史记焉。”

    “胸怀大志,却不知宗熙有无本事?”温笑方收了笑,淡淡出言。

    李正怡正襟危坐道:“太史公有言,深惟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琮玺不过一介凡夫俗子,虽于水利有功,于盐本有益,但到底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还求温先生多多提携。”

    温笑方但笑不语。

    李正怡又道:“《史记》有言,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怡愿以此为追求,使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

    温笑方饶有兴致:“哦?何出此言?”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节,故祀天祭地也,和,故百物不失耳,以此言行事,是以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音者,生人心也,声成文谓之音盖因其出于情、合于形。正和,治世之音爱以乐;正乖,乱世之音怨以怒;民因,亡国之音哀以思。”

    “宫君、商臣、角民、徽事、羽物,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

    “如今商乱臣坏、角乱民怨,边关屡屡进犯。项籍曾言,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怡曾以籍狂,日后至甘州,才知其远大,求温先生不吝赐教,使怡得五品人臣!”

    温笑方依旧慢条斯理:“古曰人臣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可温某手下均为庸才,只怕宗熙看不上呐。”

    李正怡连忙拱手道:“先生此言差矣,行乃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彊而义。先生如此行事,其下必亦如温先生耳。”

    温笑方抚须大笑,李正怡也稍稍松了一口气,不料温笑方突然又问道:“何为法令刑罚?常言奉职循例亦可为治,那何必威严以治?”

    李正怡道:“法令刑罚,导民禁奸也,刑罚系约束心怀恶者耳。若能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则不必威严以治。”

    温笑方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沓纸:“‘琮玺两个字很好,琮,祭祀礼器也,玺,帝王印也,将者,率三军也,君者,为万民也。”

    “这上面都是托我转交门状之人,二郎自可择选,温某不做过多干预。”李正怡双手接过:“多谢温先生。”

    温笑方拿勺子舀了银耳晾着,“如今又快到年节下了,郑麾下该回来了吧?”“是,应该十一月中旬就该到长安了。”

    李正怡收了纸张,问道:“三郎和四郎学习如何?”

    “尚可,”温笑方放下碗,皱眉道:“说起来,我倒想起一事,在国子监的时候总能见到赵郎与四殿下来往,不知这是否为二郎属意?”

    李正怡笑笑:“是呢,我让平郎和四郎走近些,说不准四郎还能帮我呢。”温笑方又拿起碗,摇头道:“怕是难,我看四殿下心性不会如此。”

    “那三郎如何?”温笑方喝了口汤,笑着说:“豺狼虎豹,不容小觑。”

    “那五郎呢?”“聪慧不下二郎,只是到底年少,不足为惧。”

    李正怡也笑了,问道:“那温先生看我呢?”

    “琮玺还用我说吗?”温笑方打趣他:“紫气东来,降于殿下身上。”李正怡故作郑重,起身行礼:“那琮玺多谢先生吉言。”

    二人相视大笑。

    

    (

第23章 秋寒庄院坐谈论,核对身世细查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