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逐鹿长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文章论才德,笑看元与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呵斥了,被顶出去揽了一切责任,因此断送了前途。

    实际连元玉台那样的人都当过校书郎,戚徽兴值得李正怡用。

    严会航字恰宽,话不多,是个性子谨慎的。“此事合该三商议,再做定论。”

    严会航是过于小心谨慎,不敢投靠别人,无人举荐所以迁升的慢,这样的日子熬久了,才想孤注一掷。

    于诲耒字琼觉,最年轻,十九岁,也最喜张扬不收敛,多需打磨。

    原是于诲耒年轻,听得李正怡的名声在众皇子之中最响,贸然就有了投奔之心,也最耿直,李正怡一问,他就给自己掀了个底朝天。

    “那你现在跟着我,可有悔意?”

    于诲耒摇头道:“没有,琼觉其实也有想过到底跟随谁最好,思来想去,似乎二殿下的势力最单薄,所以……”他说着小心翼翼的打量李正怡一眼,继续道:“所以琼觉就来投奔您了。”

    李正怡哑口无言,自己小心谨慎,倒被旁人轻看了?索性认下他的话,认真道:“不错,我手下确实没有可用之人,只要琼觉忠心跟随,我必不负你,你可下定决心了?”

    于诲耒倒也干脆,答道:“嗯!琼觉铭记于心,绝不背叛二殿下!”

    “好,那你只消先等待时机,我有事情一定会送信给你,你还年轻,好日子都在后头呢。”“是,琼觉会的。”

    安排了这些人,李正怡总算能有心思思考温笑方的事了。

    “崇文馆的主事一职不还暂缺吗?二郎何不把温先生安排到那,还能便于日后关注李正愉。”赵观平道。

    “平郎的想法很好,那平郎觉得谁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好呢?”赵观平摇头道:“我没有合适的人选,二郎呢?”

    李正怡塞给赵观平一本书,这书纸张脆薄,似是年代久远,赵观平要翻时还被李正怡提醒了:“轻点翻。”

    这是一本战国策。

    “二郎这是何意?”赵观平小心翻开书本,见上面有略显稚嫩的字迹,他念出声:“单骑一人、愿斩千兵——”

    李正怡登时抽走了书。

    “好了、好了,别念了!”李正怡难得有几分羞郝,开口解释道:“这是我十三四岁时写的,童言无忌!”

    赵观平愣了一下,而后伏桌大笑道:“这是二郎写的?”李正怡点点头,满是无奈道:“对,是我写的。”

    等赵观平笑够了,李正怡才给他斟茶,不冷不热道:“笑累了吧?”赵观平接了茶,止住笑意道:“够了、够了,所以这书二郎是从哪来的?”

    “伯律送的,说自己先前得了孔先生相送,该物归原主的。”“那这么说,这元玉台早就知道二郎了?诶,不对啊!他既然看了这内容,怎么还会追随你?”

    这话让李正怡倒吸一口凉气,叹道:“童言童语也是能当真的?”

    李正怡深吸一口气,才道:“伯律曾在国子监旁听,先生看他有眼缘,便请他翻阅书籍题字相赠,他就挑中了这本书。”

    这本战国策是李正怡少时的旧书,因为郑贵妃时常发起疯会撕他的书,所以李正怡养成了背诵全书的习惯,也时常丢弃书籍,常常因此被孔先生骂。

    “这么说来,孔先生早就给你物色了人啊?”赵观平恍然大悟,李正怡轻笑一声,否认道:“伯律在国子监时我还在边关搬尸体呢,他哪里与我有这么深的缘分?”

    “其实先生真的给我留下了一个人,”顿了顿,李正怡继续道:“我的同窗旧识,苏连淮苏山姜。”

    赵观平奇道:“我怎么从未没听说过这此人?”李正怡解释道:“因为山姜一直待在洛阳,不在长安活动。我已经给他写了信,大约再过几天他就该到长安了。”

    苏山姜算得上李正怡的半个同窗,才思敏捷。

    苏连淮年少时家中突遭变故,孔维生出手帮了他,所以在孔先生故去后,苏连淮也离开长安,去孔先生的故乡为其守孝三年。

    这是李正怡不能为孔先生做的,且自愧不如,几年前便陆续也与苏连淮有通信,关切其状况,多有照拂。

    后来苏连淮在洛阳谋了个小官职,当时李正怡远在宋州,也托了大舅照应他,两人原也是有几分的情分。

    如今也该到苏山姜还自己的时候了。

    

    (

第25章 文章论才德,笑看元与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