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战国乱世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管仲任相国长勺战鲁国(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生内乱,隰朋统率诸侯联军平定了晋国之乱,与秦穆公之军共纳晋公子姬夷吾于晋国,成为晋惠公。第二年农历4月,隰朋作为诸侯联军的统帅,又与周王室的代表周公忌父及大夫王子党共同为晋惠公举行了继位典礼。

    隰朋还代表齐国主持了晋国与戎狄之间的谈判,以抵御威胁中原的外来侵迫。周平王因为戎人的祸难缘故,攻打王子带。这年秋天,王子带逃奔齐国。冬天,齐桓公派管仲让戎人与周王讲和,派隰朋让戎人与晋国讲和。隰朋又会合诸侯筑城于缘陵,把备受荆楚淮夷侵迫的杞国迁至那里安置。

    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视,询问万一其病不治,谁是接受相职的最佳人选。管仲答道:“隰朋可以,隰朋的为人,眼光远大而能虚心下问。其志也,愧不若h帝,而哀莫若己者。以善胜人,不一定能服人;以善陶冶人,没有不服之人。对于国政该不管的不管,对于家事不必知的不知,举重而若轻。这只有隰朋能够做到。且隰朋的为人,在家不忘公务,在公门不忘家事;对待国君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也不忘自身;用齐国的货币救济过路的难民,受惠者却不知道是他做的。隰朋是大仁大德之人。我认为能根据变化的形势与百姓共荣辱,然后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是隰朋啊。”

    但是管仲又接着感叹说:“天之生隰朋,成为我管夷吾的舌头。我现在身T已经Si亡,舌头又怎么能生成下去呢?”预言了隰朋也将不久于人世,跟随自己Si亡,不能久理齐国朝政,所以哀叹不已。

    果然,在管仲去世十个月后,隰朋也相继去世了。齐桓公大为悲伤!

    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宁氏,名戚,是现代宁姓始祖,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二十八年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宁戚出生于卫国乡下的贫困家庭,后来齐国齐桓公的大臣,与管仲、隰朋、宾胥无、鲍叔五人皆为齐桓公功臣,在齐桓公称霸中起到重要作用。

    宁戚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齐桓公和管仲,才被齐桓公举荐授官,拜为大夫,后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成为齐桓公的GU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Ai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当官仁途屡遭磨难,能由一个放牛青年走向参与国政的高位,得益于自作的:

第106章 管仲任相国长勺战鲁国(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