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战国乱世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章 齐襄公幽会鲁桓公命丧齐国(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分殷勤,相互嘘寒问暖,很是亲热。他们陪同贵宾在美丽的泺水游玩了几天,然后贵宾和主人一道,从泺水出发,浩浩荡荡地来到齐国的都城临淄。

    临淄风光秀美,历史悠久,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公元前1045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太公姜尚传位给齐丁公姜伋,齐丁公姜伋传位给齐乙公姜得,齐乙公姜得传位给齐癸公姜慈母,后来传位给齐哀公姜不辰。齐献公即位后,复都营丘。为防备纪国入侵,他加固扩建了营丘城。因为扩建后的营丘城东城墙濒临淄水,沿河而建,所以齐献公就顺理成章?将营丘城改名为临淄。

    临淄八景风景优美,声名远扬,倍受游人喜Ai。“春回牛山雨濛濛”,指的是春天里牛山的风光。每当春季,牛山上小雨濛濛,松柏吐翠、云气蒸腾,附近的淄河波光潋滟,一派怡人风光。牛山在今临淄区齐陵街道境内,海拔174米,传说周武王灭商之后,姜太公被封到齐国营丘。为了赶在当时实力强大的莱侯之前,抢占对营丘的控制权,姜太公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往营丘赶,在黑暗中迷了路。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看见月光下不远处有一头牛,为姜太公带路,一直把他带到了淄河边,突然,这头牛变成了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姜太公为了感谢这头神牛,便把这座山命名为牛山。牛山及其周围地区有丰富的齐文化遗存及脍炙人口的传说。山坡下的天齐渊“五泉并出,喷珠吐玉”,泉水从嶙峋的山石间流泻到滚滚波涛的淄河中,泉流跌宕,水气蒸腾,宛若霏霏烟雨。

    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赞叹,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赵执信等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作。从明代开始,每到春天,人们就到牛山踏青游玩、饮酒赋诗,善男信nV们也登上牛山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如意,山上游人众多。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庙会更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秋入龙池月皎皎”,指的是秋天的夜晚,月影倒映在名泉龙池碧水之上的皎洁美景。龙池在今临淄齐陵街道龙池村,面积约有一千多平方米,水有数米深,泉水从池中涌出,即便是到了大旱之年,泉水依然奔涌不息。宋代的金石学家赵明诚曾称赞说:“原泉混混,绿竹猗猗”。龙池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得见水底下的游鱼。龙池四面竹木环绕,环境优雅。池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口水井,井里的水面b龙池的水面还高,每当皓月悬空的时候,月影就倒映在井中,好像一个大玉盘沉到了井底。现在,龙池已经g涸。

    “矮矮槐Y夏日浓”,指的是今临淄辛店街道矮槐树村的一棵小槐树,这棵槐树非常特别,树身低矮,大约有七八尺高,生长极其缓慢,冠如伞盖,虬枝下垂,叶密荫浓。过往的客商,都喜欢在树下歇脚。树旁边立着两方石碑,一块石碑上刻着一首七绝诗:“临淄路上矮槐树,密叶团团如小亭。偶在此中休半日,不知六月有炎蒸。”另一石碑上刻着一首五言律诗:“故国非乔木,斯槐不满寻。老g擎新盖,繁枝庇宿禽。经秋犹黛sE,入夏更浓荫。挂袍追往事,遗说到如今。”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当时正是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Sh的战袍脱下,挂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他自己则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落西山,浓密的槐荫一直为他遮挡骄yAn,使他很快恢复了T力。因为他的战袍是龙袍,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所以这棵树就叫“矮槐树”,这个村子也改称矮槐树村。

第85章 齐襄公幽会鲁桓公命丧齐国(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