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那些事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圣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个大人物叫李德林。

    李德林(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

    此人从小被称为神童,但此神童不同彼神童,是因为可以举出事例:说是在他不到十岁时,读左思写的,以章很长,词语难懂著称的,十多天就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有个叫高隆之的见了,当下就晕了。

    这人是当时北齐国的风云人物,皇亲国戚,且身居高位,与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并称为邺谓之四贵。而且还是建设部、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长兼总工程师,理工科杰出人物。

    其主持京都邺城的修建,还在全国Ga0大炼钢铁,为军队制造成铁制武器,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冶炼工业之父(此类人材在当时本身就罕见)。

    Ga0理科的,见过如此科奇才,忍不住逢人就说,这小子,过不了几年,肯定会成为天下所倚重的,堪任大任之人。

    经此名人一说,弄得邺城的京都人士,都跑到他家看稀奇,弄得每天车马不绝,人满为患,足足一月有余。

    而到了他十五岁时,读四书五经之类,一天可以读数千言,过目不忘。这样说来,用不了多久,天下之书,就快要被他读完了。

    还有就是,李神童在北齐过孝秀,即为全国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的双料冠军。

    其十岁时即以孝廉而闻名天下。

    这考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所谓察举是由地方官在辖区内随时巡视,发现人才进行推荐,经过考核再任命官职。

    而孝廉的标准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虽然有些模糊,但基本上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和智育。而孝廉由郡即介于省和县之间的地区推荐。

    这李神童也确实是因为有孝子的感人事迹,而入选孝廉的。

    他十岁时,父亲去世,自己驾着灵车,运回家乡安葬。当时正值严冬,穿着单薄的丧服,光着脚,沿路人见了都很是敬佩。

    有一个叫崔谌的,是博陵的豪族,是仆S之兄,仆S即央政府办公厅主任。而这位崔谌,当时因休假还乡,一路上跟随人马很多,仪仗隆重,但有圣旨到,让他代表政府,到李德林吊丧。

    听到这个消息,跟着他前去的人,只走了十余里路,原来的数十骑,就少了不少,到了李德林家门囗,就只剩下了五骑。可见其家境很贫寒,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神童在家为父亲守孝的时间很长,且他的母亲多病,所以没有心肠想官场上的事,只是一心专研了很多历史典籍。后来,他母亲的病好了些,朝廷就要求他回去当官。

    看来这官并没有马上当成,而是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刺史王湝,看重他的才能,召其进入省政协。

    身份虽不是官员,但二人朝夕相处,一同出行郊游,如同老师和朋友,不讲究官与民之间的礼数。

    这王湝常对李神童说:听人常说,蒙蔽贤才的人,该杀,如今你在我这时被告耽误的时间已经有些长了,我虽然与你相处受益非浅,但这样的情况,我也不愿意拖得太久,我是力荐你的,朝廷有人要是故意为难,也会害怕神灵的谴责的。

    这番话说明李神童回家尽孝,一时便断了仕途,有读一时接不上趟。但遇见王湝和当初遇见高隆之一样,对他个人前途,起到了关键X的作用。

    正因为有王湝的举荐,这李神童还于北齐天保八年(公元558年),了秀才。

    考秀才,需要举荐。不是什么人都能考的,但确实要考。

    而在当时,只有省级考试,内容与后来的科举考试一样,考的是笔头功夫,与举荐结合起来,叫贡举,后来称为科举。且这秀才与后来所说的秀才不同,考试通过,还要经皇帝亲自面试,所以秀才是钦读的。

    了孝廉又秀才,称为秀孝。

    这种制度在后来,成为大隋帝国具有国特sE的伟大创举,科举制度的前身。

    而这位李神童,不仅做了主流化的领头人,德才皆备,双料冠军,而且还深通YyAn八卦,易经风水之类奇论杂说,是个乱读书的人。

    但写起章来,言简意赅,通理达,且达到惊天地而泣鬼神的效果。“北地三才子”魏收见过,惊叹不已,对高隆之说,此人笔终当继温子升,高隆之听了后笑道,你魏常侍平时妒嫉贤能,现在身边有这样一个等同于老彭在世的人,何必要求远处的温子升呢?

    温子升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但把李神童b为老子和彭祖在世,确实是有些“耸人听闻”,可见这高隆之的溢美之词是如何了得。

    因此,这李神童后来官路颇为顺畅,期间虽因其母去世回家守丧而暂时弃官,后又官复原职。在北齐时,就当到了直散骑侍郎,相当于副总理的职务,兼国家保密局长。

    在北周武帝灭齐后,北周武帝就派小司马唐道和,即国防部副部长,到李强人的住宅宣旨:现在我灭了齐国,对你本人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是好事,我还怕你跟齐王东去了,现在知道你还在,很高兴,请你入朝来见我。

    这唐道和把李强人带到了来,有内史字昂,前来迎接,周武帝亲自接见,并向李咨询有关齐朝的风俗政教、人物善恶等问题。话很投机,于是就将李强人留在了g0ng,三天三夜,才放他回家。

    后来李强人又跟随周武帝,回到长安,授官内史上士。

    内史是央派出地方的最高官,而上士的官阶,在下大夫之后,即副厅局级。

    自此以后,周武帝的圣旨诏书的拟写,还有就是起用山东的人材等事,都委托这李强人去办。

    为此,周武帝在云yAng0ng,用鲜卑话对群臣说,我过去常听说这李德林名声,后来看他务齐朝所拟写的诏书檄,我就惊叹他应该是天上人。没想到今天此人能为我所驱使,为我作书,觉得真是很奇异。

    边上自然有奉承话送上,神武公纥豆陵毅忙说:大凡圣主,得到骐驎凤凰,是它们因受圣德所感动,才自动来投的,并非想要就能得到。但是,有时候虽然得到了这种瑞物,却不堪使用。如今这李德林来,能够受您驱策,是被陛下圣德感召所致,有此大才可用,他又无所不能,要胜过骐驎凤凰。

    这北周武帝于是大笑道:你说得很对。于是,宣政年末,授官御正下大夫,即央办公厅

第六十一章【圣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