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新秩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足足牺牲了这次整个南下部族武力的十分之一

    他不敢再攻下去了,再这么打下去,支持小郎君兀里的力量就会败亡在榆关城下,就算最后拿下了榆关,也只会是得不偿失失去了这些部族武士,他不敢想象将来的路要怎么走他是品部的第一勇士,他是家母最铁的亲卫,他要为小郎君的未来负责,为整个品部的未来负责

    可丹连忙传令停止攻城,那些正在城下准备登梯的正兵松了口气,他们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指挥辅兵抗起木梯,回到了契丹本阵之与要塞上平州守军对S的弓箭手也缓缓退了下来,聚拢在可丹身边看到这些弓箭手没什么损伤,可丹稍微安了安心,这些人可是他亲手调教出来的部落神S手,也是小郎君将来登上品部大人宝座的最重要依仗,可不能有丁点损失

    兀里想了想,道:“可丹叔,你们上次攻破榆关的时候,不是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关门么?咱们这次再放一把火,只要把关门烧毁,就能冲进去了”

    可丹摇头道:“上次我仔细看了关城的,关门内有泄水孔道,咱们在下面防火,上面可以泼水下来灭火只要关墙上有人,咱们就烧不了这座关门”

    兀里有些失望:“那…….咱们就这么撤了?表兄那边怎么答复?他还说只要咱们拿下榆关,他就支持我当部族大人……”

    可丹安慰道:“榆关是不能y攻了,咱们写信给阿钵大人,告诉他榆关的实情,想必他会谅解的咱们先回白狼水老营,这几月里也抢了不少丁口财货,先回去抢来的东西分发了,我再训练一些勇士,到时候咱们再回来也不迟,反正榆关又跑不了”

    兀里素来对这位可丹叔十分依赖,听完也只好作罢,当下传令向北撤离,退回白狼水老营

    当契丹人转身离开的时候,关城上爆发出一阵极为热烈的欢呼声这些从关外逃难而来的百姓,吃够了被胡人欺压的苦楚,此刻竟然在正面交锋挡住了对手的进攻,无数委屈和怨恨终于发泄了出来,大伙儿喜极而泣,情不自禁

    此战杀敌四十五名,有七人是被推下关城摔Si的,契丹人撤兵的时候抬走了,因此斩首三十八具虽说依托城墙之便,平州军损失也不轻,战Si十三人,重伤五人,轻伤七人,要塞上与敌对S的弓箭队是伤亡最重的,整个平州军一半的损失都发生在那里

    李诚一面让民夫营懂些救治之术的人医治伤患,一面命王大郎出城严密监视契丹人的动向,严防契丹人杀个回马枪等到第二天王大郎回来的时候,榆关内上下人等才终于彻底松了口气,因为契丹人已经退到了榆关以北五十里外,并且还在继续向北

    榆关面临的威胁暂时解除,李诚便召开了一次伙长以上军官参加的总结会,除了让大伙儿讨论契丹人的优点和短板之外,还要提出防守暴露的问题以及将来改进的方向大伙儿刚开始还有些不太适应,都十分拘束着不敢开口

    姜苗有些迟疑道:“李郎,你是主官,你说咋办咱就咋办,这还需要讨论啥?”

    李诚耐心解释道:“我虽然是目前榆关四队士兵的主官,但仗不可能是我一个人来打,真正打起来,指挥士兵的还是你们这些人你们在作战遇到了什么问题,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得,都提出来,咱们议一议,大伙儿在下一次战斗不是就明白了么?”

    见大伙儿都面面相觑还是不做声,李诚g脆点名:“周大,你说说,你带着刀盾队在城头上冲了两次,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没有?”

    周砍刀一愣,咧着嘴支吾半晌,道:“某就觉得肚子里缺油水,要是能吃饱些,或者有块R啥的就好了”此言一出,众人皆乐,纷纷打趣起周砍刀来周砍刀怒道:“哪里是胡言乱语了?某要是吃饱些,那帮契丹人狗贼,早就被某一盾一个,顶下城头了,哪里容得他们撒野”

    李诚接口道:“周大说的很好呀,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粮秣后勤供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记下了,到时候想想办法大伙儿莫笑,自古打仗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后勤,士兵们不吃饱饭,这仗还怎么打?王大郎……还笑?……你接着说”

    王大郎本来还在偷乐,听到这话顿时苦着脸,挠了挠头,想了好长时间,才道:“某想,咱是不是应该专门cH0U调几个能骑马的人来当斥候?单靠某一个人去打探消息,着实有些累的慌……都头,某不是要偷懒,某只是想……”

    李诚点头道:“不错,本来按照编制,平州军的斥候任务应该由营担当,但是目前咱们甲都、乙都单独驻守榆关,没有专门的斥候确实不方便这样,军议之后你就去挑人,给你五个名额,至于马……我去找冯道,让他把民夫营车队里的马借几匹给你们,那些马差是差了点,但总好过没有……”

    周砍刀和王大郎的意见都被李诚夸奖和采纳了,其他军官见状便纷纷开口,军议上顿时好一阵热闹

    第三十三章榆关风云十二

    除了总结作战的经验外,李诚对这次作战各级军官士兵的表现非常满意,可以说他们的表现大大出乎李诚意料之外,完全不像一支刚刚成军不到半个月的军,因此,在军议他迫不及待的对战功进行了表扬

    这次守城战,任务最为艰难的是弓箭队,弓箭队的作战对象是契丹弓箭手,按照众人的一致意见,这些契丹弓箭手都具备了神S手的素质,就算在整个契丹部族,估计也是拔尖的,数量应该也不多而平州军弓箭队都是兵蛋子,虽然其大部分曾经在关外接触过弓箭,但毕竟无法与契丹弓箭手的JiNg锐相媲美在这次作战,弓箭队的战绩不值一提,他们只S倒了两名契丹辅兵,自身却伤亡惨重,Si了人、重伤两人、轻伤三人,足足占了榆关内平州军损伤的一半

    可李诚却在军议的时候对孟徐兴和焦成乔带领的弓箭队赞不绝口这些弓箭手们在技不如人的情况下,明知露头就很可能意味着Si亡,却仍然义无反顾、甚至有些悲壮的与要塞下的契丹弓箭手对S,这种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意志让李诚大为赞赏,他们虽然战绩惨淡,却被李诚列位军功第一

    其次是钟四郎的伙,他们的防守点从来没有被突破过,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临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变之策,不仅自身完成了防守任务,还帮助全军稳住了局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李诚对这种临机应变的能力非常赞赏,在军议,他充满溢美之词的鼓励和表扬了这种能力,并且希望所有队、伙的各级军官都要向其学习,力争拥有这种能力

    另外就是周砍刀带领的刀盾队,他们在关城上出现危机的时刻,敢打敢拼,成功弥补了防守上的缺漏李诚对此也给予了高调表扬,他用盗窃自后世的著名台词热情洋溢的勉励所有军官:“一支不敢白刃交兵、且没有白刃交兵能力的部队,永远只是二流部队只有敢于直面敌人,亮出手兵刃的部队,才算是作风顽强,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部队”这番话乐得周砍刀咧着嘴好半天没有合拢上

    李诚对自己这种不按首级论功的作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他解释说,在战斗,每一个战绩其实都离不开团队整T的支持,每一个作战单位所担负的任务是不同的,有些人正面接敌,有些人侧面支应,还有些人从旁配合,没有谁能够以一己之力担负战事的所有职责,评军功的时候,应当按照所起到的作用和完成任务的进度,以及任务表现出的品质来整T考量并且他还说,今后的军功评定,不会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在军议时统一评定另外,他要求各伙提出本伙在这次作战表现英勇的士兵,在军议一并考量记功

    李诚的思考很不成熟,其有许多细节并不清楚和透彻,但他却提出了一种全的战功评定T系,这套T系随着将来的不断完善,逐渐展现了其内在的巨大威力,成为李诚所部最重要的三项军事制度之一,奠定了一支现代型军队的基础

    刘金厚站在刚由民夫营搭建起来的土台之上,激动的望着眼前的李诚作为这次守城战表现突出的士兵,刘金厚以击毙三名契丹人的功勋,位列被嘉奖士兵的第一

    李诚当着台下近两百名士兵和一百名民夫的面,当场宣读了由冯道起草的请功札子,在这份札子,刘金厚被点名表彰并提拔为伍长,这不仅是榆关内甲都、乙都各伙的第一个伍长,而且是整个平州军的第一个伍长,同时李诚在札子提议,提拔刘金厚检校什长,秩别陪戎副尉、从品下

    如果说任命一个无品级的伍长,李诚作为检校都头的这份决定还说得过去,那么提拔刘金厚为检校什长、陪戎副尉则就大大越了他的职权范围当时冯道和姜苗、张兴重等队官都提醒李诚慎重考虑,但李诚认为,他只是建议而已,最终的任命权还在兵马使周知裕和刺史张在吉手上

    此刻,他动情的对着台下数百双眼睛大声道:“有人问我,如果兵马使衙和刺史府不同意这份提议,到时候怎么收场?在这里,我要当着你们大伙儿的面说,如果连刘金厚这样优秀的好兵都没有资格得到这份告身,那么还有谁有资格我相信周兵马使和张刺史的眼光,我对他们抵御胡人入侵的决心抱有坚定的信心,我也同样请你们,对我李诚抱有信心将来有一天,不仅是刘金厚兄弟,你们当多的人,也将同样因为卓越的功绩而获得官阶告身,平州军不仅会牢牢守住榆关、守住平州,我们将重返营州,夺回属于我们的家园”

    在台下数百人齐声发出的呐喊,刘金厚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这次榆关内的表彰大会上,李诚一共宣读了十份嘉奖除了刘金厚外,其余十八份嘉奖分别表彰了十二名作战勇敢的士兵,他们要么是在战斗杀Si了一到两名契丹人,要么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最终守城作出了贡献这十八人都被授予伍长之职,李诚要求全T将士向包括刘金厚在内的十名士兵学习,在李诚的话语里,这些士兵得到了一个崭的称谓——“楷模”

    另外,李诚宣布,将为获得功勋的战斗集T向兵马使府和刺史府请功“战斗集T”又是一个十分鲜的名词,但这个词很好懂,大伙单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获得军功的战斗集T包括:两个驻守要塞的孟徐兴、焦成乔伙,防守关城的甲都钟四郎伙,以及周砍刀麾下近战表现突出的周小郎刀盾伙

    榆关一役的札子经由冯道润sE、李诚署名,很快就送到了平州城西的平州军驻地大营,随同送来的还有一车契丹人的首级,首级共有三十八具,都被简单的做了防腐处理,保存完后,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契丹人的面貌

    兵马使周知裕坐在军堂上,他仔细的看着手由榆关发来的札子,欣慰不已看完之后,他立刻吩咐身旁侍立的亲卫赵在礼赶紧备马,随后二人驰出军营,径自入城,来到了平州刺史府

    刺史张在吉早已得到了冯道写来的书信,按制,军报札子应当递送兵马使衙,但并不妨碍他从冯道的信了解一应经过得知周知裕前来,他连忙亲自出门迎了进来

    接过周知裕递来的军报札子,张在吉又仔细看了一遍,与之前接到的书信做了印证,心立刻明白,两篇章都是冯道所作,看来此事再无玄虚了

    榆关战事的初步胜利,不仅遏制了契丹人向平州内地侵掠的势头,卡住了关内关外的通道,对于整个平州局面的稳定来说,都有重大意义,因此,虽然斩首不多,但g系颇大对于这些时日里一直忧心忡忡的张在吉来说,这一仗终于可以让他睡个安稳觉了,他可以腾出多的JiNg力来保证秋收的正常开展,加大对碣石山下荒地的开垦,做好数万难民的安置而对于周知裕来说,则是他初到平州的第一个胜仗,对于保住他在大帅刘仁恭心的地位,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两个平州军政最高级别的大员相视一笑,忽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还是周知裕首先打破了这种忽然由紧张转为松弛而导致的沉默,笑道:“幸不辱命啊,终于让平州黎庶暂时能够安宁一些了”

    张在吉也笑了笑,长长出了口气:“这几个月来,真不知道怎么过的……今夜可以睡个踏实了好问兄,多亏了你手下有这样能战之人,拉了批从军不到半月的难民过去,居然就真个守住了榆关,还……哈哈,斩首三十八级……说来好笑,平州已经有两年没有打过这样的胜仗了,尤其是今年,传来的全是不利的消息”

    周知裕心里高兴,笑道:“毕竟是经历过南征战事的老军JiNg锐,当初某只带了八十多人来的时候,你还笑话某,现在看看,如何?”

    张在吉略微有些尴尬,道:“当时情势紧急,某心里担忧啊,还请好问兄不要怪罪了”

    周知裕一摆手,示意不用多说,沉Y片刻问道:“李诚札子所请事宜,元利老弟怎么看?”

    张在吉拍了下桌案,果断道:“没二话,允了此番胜仗,解某心头之忧,稳平州之境,安黎庶之心,还有什么不可就连札子提到的那个刘金厚,也可直接任命伙长,发给告身,还谈什么‘检校二字?咱们在后面坐守太平,将士们在前方担当危难,这点事情若还不答允,这官也别当了还有李诚……某观好问兄营至今尚无都头以上军官支撑,若是好问兄有意栽培此人,咱们便联名上书节度府,给他求一个都头的职位、仁勇的告身,免得他头上顶着个‘检校的名分,实在是别扭”

    周知裕大声道:“好元利老弟果然痛快,没有那帮穷酸人的腐气”

    张在吉失笑道:“你还不了解某?当年一起长大的,只是走了武两条路子而已,如今却来揶揄某说起来,某倒是后悔当年没有去从军,此刻遇到兵马乱象,方始领悟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第三十一章 榆关风云(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