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B兰登堡级战列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威廉港是德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它濒临北海雅德湾,经运河西通埃姆斯河口。早在五百多年前,就有海盗在该地建造了一座叫做斯伯斯堡的城堡,但在1433年被汉萨同盟拆掉。四个世纪后,普鲁士王国计划建立海军,需要北海建立军港。于是,普鲁士的阿达尔伯特代表普鲁士与奥尔登堡大公在1853年签署了亚德条约,由奥尔登堡割让她沿着亚德湾3.13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普鲁士建立海港。当时统治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在海港建立后,以自己的名字为海港命名。

    方怀记得这里有许多标志X的建筑,像:德国海军博物馆、萨克森瓦腾海国家公园、威廉皇帝桥等,其中威廉皇帝桥横跨亚德湾,全长159米,曾经是欧洲最大型的旋转桥。不过对于海军Ai好者来说,这些都b不上威廉皇家海军造船厂来得有名。作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六大造船厂之一,曾有无数名舰诞生自他的船坞。

    方怀此行的一站就是带领访问团参观威廉皇家海军造船厂。日本从法国订造的四艘前无畏舰带给了方怀巨大的压力。这四艘排水量超过万吨的一等战列舰,虽然由于建造时间早,在装甲的工艺上有所欠缺,算不上十分成熟的前无畏舰,但由于法国的舰船设计师一直具有超前意识,所以这四艘战列舰已经具有前无畏舰高g舷,舯部向外隆起的特征,而且日本海军部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对这四艘大型战列舰进行改进,正如后世历史中,他们在二战中对美国的战略,他们认为凭借日本的国力,想在舰船吨位、数量上超过中国是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因而日本海军想通过质量优势来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所以他们一直致力于在四艘战列舰上应用新的技术和新式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年开始建造地“九州”号直到今年才完工,另外三艘的建造还要陆续进行到明后年。\\\\\\可以说,这四艘日本前无畏舰是世界造船史上建造周期最长地军舰。

    虽然这种在舰船设计上不断修修补补的行为看上去十分小家子气,而且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取得期望的效果。但通过各方面反映,这四艘几乎倾注了日本海军全部心血的大型战列舰看上去还不错,不论从吨位、火力、装甲、航速都全面压制了北洋水师现在的主力舰“定远”级和南洋水师现在的主力舰“南琛”、“南瑞”。

    “定远”级排水量7335吨,“南琛”、“南瑞”排水量都是7950吨。而日本“九州”号排水量为10820吨,三艘“大和”级排水量为10558吨;

    “定远”级四门主Pa0口径为12英寸,“南琛”、“南瑞”四门主Pa0口径为9.2英寸,而日本“九州”号四门主Pa0口径两门为10.8英寸,两门为13.4英寸,三艘“大和”级四门主Pa0口径为13.4英寸;

    “定远”级主装甲最大厚度为14英寸,“南琛”、“南瑞”主装甲最大厚度甚至只有10英寸,而日本不管是“九州”号还是三艘“大和”级战列舰主装甲最大厚度都为18英寸;

    除此之外。“定远”级的最大航速为南琛”、“南瑞”的最大航速稍快为16.75节,而日本“九州”号地最大航速也有三艘“大和”级战列舰的最大航速甚至能达到18节;

    从这些数据上看。一旦北洋水师的四艘定远级铁甲舰和南洋水师的南琛、南瑞两艘铁甲巡洋舰与他们对上,结果将是灾难级的。

    毕竟,“定远”级和“南琛”、“南瑞”虽然都属于铁甲舰中的王者,但b起前无畏舰,他们还差了一个等级。****

    中国必须拥有同等级别的战舰来对抗日本,而威廉皇家海军造船厂正在建造的“大选帝侯”号x1引了方怀和他身边吕翰、刘步蟾、林泰增等人地目光。

    “大选帝侯”号属于德国“B0兰登堡”级战列舰,是德国海军从近岸走向远洋。尝试建造的第一级战列舰。

    1871年。自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的那一刻起,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世界就统一在德皇威廉一世地旗帜下。数百个小邦的力量会聚在一起,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在帝国境内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使这个年轻而古老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尚未瓜分地自由地区。而出海口和良港地获得又使她拥有了发展海军的先天条件,这个以强大陆军著称地国度从此有了发展海军的需要和能力。

    早在1875年,著名地“萨克森”级铁甲舰就在伏尔铿造船厂下水,但直到1889年,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还仅有5艘单舰排水量7600吨左右的“萨克森”级二等铁甲舰(甚至该级的最后一艘还由于预算不足被迫“缩水”,排水量仅为5600吨)和1艘排水量只有3500吨的“齐格弗里德”号三等铁甲舰。从技术指标上看,这些主力舰装备的最大口径火Pa0仅为260毫米,其余火Pa0均未超过240毫米而且没有速SPa0。

    另外就是航速缓慢,“萨克森”级的最大航速仅有14节,续航力也普遍不足。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它们普遍装备了高质量的厚重装甲,尤其是“萨克森”级,其主要部位的防护装甲厚达14英寸(356毫米),足以防御当时出现的任何威胁。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德国海军是以近海防御为目的而构建的,它的主要舰艇实际上是放大了的蚊子船,再加上重Pa0和厚甲,使之成为海防利器,坚不可摧的移动Pa0台。****这些舰艇地任务也仅仅是充当海防兵力的中坚,在敌方封锁舰队前来攻击时才出港截击,配合Pa0台火力。阻止敌人地进犯。

    而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既没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需要巡视。又没有要塞化的港口可以容纳和保护大型舰队。这时的德国需要的是一支近海防御型的海军而不是远洋进攻力量,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养JiNg蓄锐,可以给德国造船工业进行探索留下需要地时间,在成本较低的前提下完成技术方面的积累和革新,锻炼本国的造船业以便在后续的均被竞赛中有条件追赶老牌海洋帝国的脚步。

    这正是俾斯麦“没有海军的德国是安全的”这一战略构想。在那段时期,德国与英国形成了心照不宣地战略合作关系德国在大陆上挟制法国,迫使后者分心防御来自陆地的威胁而不能全力和英国争夺海洋霸权;从保持大陆均势的传统外交策略出发。英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方面将照顾德国的利益。因为这样一系列地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德国海军的任务仅仅是近海防御作战,所以建造便宜的二等铁甲舰和三等铁甲舰确实是民智之举。

    俾斯麦确实是具有非凡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在他当政时期,他利用权利集于首相一人的便利,尽量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避免咄咄b人,避免发展大海军。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谋取国际利益。总之,尽量避免众多强国联合制约德国这样的局面,以便专心发展国家地实力。“在一个强大帝国获得新生但还远远未到鼎盛地时候,国家利益的获得需要以牺牲局部利益为代价。”从这句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俾斯麦政治手段地老到。

    然而,俾斯麦执政对于德国是幸事,对于中国则不是。俾斯麦那仿如天秤一般的外交手段,绝不会允许在他控制下地帝国在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就

第二百五十二章 B兰登堡级战列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