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最长的一天(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本,你这身褂子怕也穿不住了。”

    洪祖达生XFaNGdANg,与功名利禄都不放在心上,却是对这一身水师军服着紧的很,此时泱泱道:“这不是只有你我二人吗?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是这张嘴招人厌。不然也不会从‘定远号上发配到这里来了。”

    林长安知道他颇有些不得志,也不多言,转而道:“听说皇上本yu大办海防,置北洋、南洋、东洋三大水师拱卫万里海疆。使北东南三洋连为一气,但后来看了丁日昌丁大人的,言道‘如今国库不充,人才未济。勉强为之,多半虚应其事,难当海防万里重责,不如暂建一师。观其利弊,待力所能及之时再遍及三洋,北洋水师卫戍京畿。何等重要。自是以北洋为先。况且南北洋同气连枝,俱是为皇上尽忠。为国家效力,何分彼此。”

    洪祖达撇撇嘴,大是不服,林长安与他相交多年,哪还看不出来,不过知道他嘴巴刻薄,心里其实没有什么芥蒂,六月里十几个北洋的同窗殉国,数他最悲痛。林长安转头看向将被更名为“来远”号的军舰,这可是几千将士用命换来的:“有了‘经远和‘来远,加上‘定远、“镇远”、“济远”、“威远”,便是英国海军倾巢而出,咱们也守得住马六甲。新加坡的要塞是现成的,英国人远道来袭,枪Pa0全要运来,只要顶住他们一两次攻击,再偏师抄其后路,其士气必然大挫,到时便是一雪前耻的机会了。”林长安目光凛冽,冰冷如刀。

    洪祖达见了,知道他想起胞泽地血仇,遂拍拍他的肩膀。接着又叹气道:“寅生,是战是和那是皇上和六部大臣决定的事,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了。”

    “怎么?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林长安听了洪祖达的话,猛然回头道。

    洪祖达苦笑道:“你也知道我大哥在兵部办事,听他说现在京里乱得很,因为水师战败地事,朝廷不少大臣都主张和英国人议和。英国人也怕把我们b急了,答应只要归还马来亚,他们就承认缅甸,两边一拍即合,据说暗地里条约都已经拟好了,就等着换约呢。”

    “什么?”林长安一把揪住洪祖达的双襟,“海天”号沉没,全船五百多将士仅有他和十一人生还,这笔血海深仇他无时无刻不想让英国人偿还,更何况还要放弃一切战果,袁军门还有那些胞泽的血不都白流了吗?想着林长安又记起最后一丝希望:“皇上呢?皇上怎么说?也要议和吗?”

    洪祖达松开林长安抓住自己的两只手,摇摇头道:“皇上还没有下旨,只是朝议要是一边倒地话,恐怕也难违众议。”

    “不会的,不会的,皇上绝不会议和的……”林长安喃喃自语道,至于原因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几百年地世界霸权让约翰牛们无b自负,他们有太多手段可以应付对手的挑战,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早已应用得炉火纯青,当年的西班牙、荷兰、法国一一在这些手段下俯首称臣。然而他们却发现,这些手段似乎在这一刻都不灵了。用经济手段吧,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自给自足地国家,而且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对付欧洲那些国家地产品倾销、经济封锁根本就没有作用;外交手段历来是大英帝国应付强劲对手挑战地不二法宝,不管是当年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还是亚历山大一世地沙俄帝国,无一不倒在l敦的合纵连横之下,但这一次当欧格纳想照搬以往的经验时,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中国人早已把他们可以联合的对象拉拢了过去,只剩下一个刚刚在中国人手里吃了大亏的法国,和一个胆量与实力完全不成正b的日本。至于军事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大半个缅甸已经落入了中国人手中,远征军仅仅能够维持住曼德勒和仰光两块地方,而马来亚更是全部被中队占领,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已经震惊了整个世界。

    中英谈判陷入了僵局,英国不可能放弃远东的霸权,即便它已经是日薄西山,但还是世界的霸主。方怀同样不能与英国人妥协,尽管他知道战争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依靠对这个时代的深刻了解,他已经引领这个国家占到了最大的便宜,下面的问题已经不是单单靠把握时机就能解决的了,最终还要落到实力上来。中英的实力对b显而易见。

    应该说英方的条件方怀大T还是能够接受的,除了海关关税还需讨论以外,归还马来亚,缅甸效越南例并入帝国,双方军费各自负责,这已经是现阶段中国能从英国人手中获取的最大利益。

    不过国内高涨的民气却把方怀推到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他俨然成了一种化身,这个化身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向外族侵略低头的JiNg神和意志。两次鸦片战争后失去的尊严和骄傲仿佛在这一刻都找了回来,这种民心和士气带来的是一连串化学反应,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化学反应。所以方怀不能叫停,也无法叫停。

    双方都无法妥协,议和自然议不成了。

    对这一点,国内表现出迥异不同的两种态度,刚刚具有一点民族意识的底层百姓、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的民族资产阶级、热血的青年知识分子和接连取得大胜的军队,对方怀的政策自是极力支持,他们仿佛就看到了一条和德国一样的复兴之路,尤其是国内几家报纸大肆报道了第一军团在新加坡的入城盛况后,这种风气更加达到了一个ga0cHa0。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最长的一天(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