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局正如邓粹事先所料,撤退的匈奴人急于返回草原,对伏击毫无防范,走在前面的一支匈奴军队听说后方发生战斗,没有调头支援,反而跑得更快。
楚军因此大胜。
韩孺看过“捷报”,哭笑不得,向帐内的众人问道:“车骑将军此战,诸位怎么看?”
随行官员互相瞧瞧,礼部尚书元鼎地位最高,只得先开口,“匈奴人偷袭大楚,杀掠无数,以强力签订城下之盟,该遭此败。不过,车骑将军统率十余万大军,未得圣旨就在塞外自行其事,此风一开,只怕将会动摇大楚根本。”
他开了个头,众官都知道该怎么说了,只不过是倾向于有功还是倾向于有过的区别。
经过晋城之围,韩孺对大臣的印象好了不少,可朝廷多年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并不会因为一场战争而彻底改变,所有人仍然选择置身事外,表面上什么话都说了,其实不置可否,仍让皇帝一个人拿主意。
韩孺的耐性比从前好多了,将每个人的话都听了一遍,群臣散去之后,他开始处理当日的公。与金垂朵的游玩只是忙里偷闲,韩孺每天的一多半时间仍用于浏览无穷无尽的奏章。
书舍人赵若素进来,他现在获得准许,可以直接将公送到皇帝面前,无需太监转交,如此一来,他能名正言顺地向皇帝提供建议,而不是像宠臣一样,没有任何理由就能靠近皇帝。
“邓粹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韩孺头也不抬地说。
“可陛下已有解题之法。”
韩孺抬眼看向赵若素,他欣赏此人,却总是无法向对杨奉一样信任,两人之间仍是君臣关系,只是少了一些“惯例”,“因为朕已有解,所以群臣都不愿各抒己意,只以虚词应对?”
赵若素拱手道:“望陛下谅解,这种时候乱提意见,既有忤逆圣意之嫌,又会得罪车骑将军,得不偿失。”
韩孺笑了一声,然后纳闷地问:“大臣们怎么看出朕心已有决定?朕明明没说什么,表情……朕觉得也没泄露什么。”
赵若素左右瞥了一眼,韩孺点下头,张有才等几名太监识趣地退下。
“陛下登基不过数年,朝大臣为官短则五年,长则数十年,许多人历经三朝,又有诸多大臣的经验代代相传,判断陛下的心事轻而易举,不能说是次次都准,十拿稳总是有的。”
韩孺哑然,他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原来在大臣看来漏洞百出,隔了一会他问:“朕哪里做错了?”
“陛下无错。”
“那大臣怎么会猜出朕的心事?”
“这种事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现成的手段,大臣们相互间也不会直接交流,大家你知我知而已。”
韩孺更好奇了,笑道:“赵大人对朕说这些,不会违背什么规则吧?”
“陛下聪慧,早晚自己也能悟出这些,微臣不过早些挑明而已,至于规则,本来就没有成的规则,也就无所谓违背。”
“好,那你就说一说大臣们都用哪些手段猜测朕的心事?”
赵若素又一拱手,“微臣方才不在帐,但是可以猜想,请陛下看看对或不对。”
“好。”
“塞外捷报是微臣送到桌上的,陛下进帐入座之后,想必是立刻拿在手。”
“嗯。”
“陛下仔细阅读了捷报,可能不只一遍。”
“嗯。”
“陛下不动声色,问的不是车骑将军该定何罪,也不是该如何奖赏,而是直接询问群臣的看法吧?”
“嗯……”韩孺越听越惊,赵若素简直就跟在现场一场,猜得一点没错,难道他刚刚与其他大臣交流过?
赵若素道:“大臣们或许还有别的手段,对微臣来说,这些就够了:陛下入帐之前就已得知塞外大捷,或是欣赏,或是恼怒,早该有了定论,入帐之后仍要详读公,这是对好消息觉得难以相信的表现,既然是好消息,就该封赏功臣,只是不知该如何封赏,才能掩住众口。”
韩孺大笑,“大臣们既然猜出了朕的心事,为何不肯提出明确的建议呢?”
“为臣长久之道,以稳妥优先,陛下的犹豫是有理由的,车骑将军擅自动兵,犯了大忌,行事又往往出人意料,群臣因此不愿为车骑将军说话,万一以后他惹下麻烦,陛下无过,称赞他的大臣免不了一个失察之罪。”
笑过之后,韩孺又叹息一声,突然有点怀念被围困在晋城的日了,那时候的大臣起码敢做敢当。
“朕明白了,还是由朕做主吧。请赵大人拟一份圣旨,召车骑将军邓粹立刻前来见朕,还有辟远侯张印,塞外的军队暂时不要分散,远派斥候,监视匈奴人的动向。再拟一道圣旨,调柴悦和房大业前往塞外接管楚军。”
赵若素领命退下,他得去找兵部的官员一块拟旨。
齐乱已平,崔宏虽无大将之才,足以处理后事,韩孺也需要给岳父一点信任,因此调走柴悦和房大业,专门盯着塞外的强敌。
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