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事讲将2隋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杨广臣将——卢楚、赵长文、王通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宇文承基,隋朝历史人物,其祖父是北周的上柱国宇文述,父亲是隋朝的左祤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因为父亲宇文化及和叔父宇文智及都是隋炀帝杨广的心腹,宇文承基和其弟宇文承趾被破格任命为禁卫军将领。宇文化及称许国皇帝后,宇文承基被封为太子,并领兵攻打魏州,却久攻不下,被守将元宝藏击败。后随同宇文化及一齐被斩首。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父杨初,官至毗陵太守。曾任鄃县令。张金称率领的起义军开粮仓,杀官吏,占领了许多郡县。炀帝派将军段达和杨善会前去镇压。杨善会向段达出谋划策,段达起先并未采用,结果被义军击败。后来听取了杨善会的计策,打败了义军。张金称又汇集孙宣雅、高士达等起义军数十万人,攻破黎阳城(今河南浚县西南),气势高涨。杨善会又同平原通守杨元弘、武贲郎将王辩合军攻打义军。此时,起义烽火遍及各地,许多郡县均被义军攻破,能够与义军交战且常常取胜的只有杨善会率领的军队。杨善会前后与义军交战过七百余战,但终未能扑灭起义烽火。后来,隋炀帝命太仆杨义臣率军围剿张金称义军,杨义臣听取杨善会的计谋,攻破义军大营,俘获了数千人,并杀害了义军首领张金称。随后,杨善会又同杨义臣一起杀害了另一支义军首领高士达。

    杨善会在镇压农民起义运动中,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擢升为朝请大夫,清河郡丞。后又拜清河通守。高士达的余部在窦建德率领下继续反隋,杨善会又领兵镇压,终被义军击败就擒。窦建德欲让杨善会参加农民起义军,但杨善会执意不从,于是被杀。

    杨文思,字温才,弘农华阴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北周小冢宰杨宽之子。凭借父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平定十姓獠民反叛,迁翼州刺史。跟随陈王宇文纯攻打北齐,屡立功勋,授上仪同三司、永宁县公。镇压寿阳稽胡刘叔仁之乱,迁朔州刺史。参与平定相州刺史尉迟迥叛乱,授上大将军、洛川县公,授隆州刺史。

    隋文帝即位,进爵正平郡公,出任魏冀二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历任民部尚书、纳言、左光禄大夫、平舒侯。卒于江都,时年七十,追赠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谥号为定。

    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隋朝大臣,邳国公苏威之子。自幼聪敏,很有口才,八岁能诵诗书,擅长骑射。十三岁时,随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赌得杨雄骏马。十四岁,与众儒辩论,口齿伶俐,深得赞赏。成年后,博览群书,尤精钟律。杨素对他的才华十分赏识。隋炀帝即位,以为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炀帝征辽东,苏夔随征,拜朝散大夫,立下战功,进位通议大夫,卒年四十九,赠鸿胪卿,著有十五篇。

    来整,广陵人,隋将领,荣国公、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第六子。骁勇善战,屡从征讨,所向皆捷,善抚军士,击民军多奏捷。诸敌作歌说:“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位至左光禄大夫,江都之难,与来护儿同为宇文化及所杀。

    斛斯政,复姓斛斯,司州洛阳人,鲜卑族,隋朝政治人物。明悟有器干,初为皇帝亲卫,积累军功,授予仪同。大业年间,拜尚书兵曹郎,倚为心腹股肱,交好太尉杨素和杨玄感兄弟。朝廷经略四方,军国多务。斛斯政果断干练,以为兵部侍郎。参与杨玄感反叛,事情败亡后,逃往高句丽。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句丽献出斛斯政求和,解送京城,以酷刑处死。

    宇文皛,字婆罗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隋朝外戚大臣,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安德县公宇文静礼第三子,母为广平公主。幼年丧父,养于宫中,深得舅父隋炀帝杨广喜爱,起家太子左千牛。跟随隋炀帝出巡于江都,誓死保卫隋炀帝,遇害于江都宫变。

    宇文协,代郡武川人,鲜卑族,隋朝大臣,驸马宇文静礼之子。门荫入仕,起家武贲郎将,授右翊卫将军,扈从隋炀帝南行,遇害于江都宫变。

    宇文静礼,宇文庆子,河南洛阳人也。初为太子千牛备身,寻尚高祖女广平公主,授仪同,安德县公,邑千五百户,后为熊州刺史。先庆卒,子协,历武贲郎将、右翊卫将军,宇文化及之乱遇害。

    灵裕法师,隋代高僧,定州钜鹿曲阳人,俗姓赵。从赵郡应觉寺明、宝二禅师出家,前往邺都,从道嚫习地论学,返回定州受具足戒。依昙隐学律;随安、游、荣三师学,从嵩、林二师学。此后,致力于着述,师通达、等大小乘经典,声名远播,世人尊之为“裕菩萨”。晚年,隐居相州演空寺,世寿八十八。着

    阴世师,字秉,武威郡姑臧人,隋朝时期大臣,司空阴寿之子。个性忠厚,颇有武艺,少以父功,拜仪同三司,迁骠骑将军。隋炀帝即位后,迁张掖太守,击退吐谷浑和党项,累官左翊卫大将军,隋炀帝东巡,授西京留守,辅佐代王杨侑。抵御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兵败被杀,时年五十三岁。

    骨仪,本姓仆骨,天竺人,胡族,隋朝大臣。秉性刚鲠,励志守常,介然独立。开皇初年,拜侍御史,处法平当,隋炀帝嗣位后,迁右司郎中,拜京兆郡丞。联合阴世师守备长安,抵抗唐国公李渊,坐罪赐死。

    薛世雄,字世英,河东汾阴人,泾州刺史、舞阴郡公薛回之子,隋朝将领。自幼性情凶狠好斗,成年后他随北周武帝讨伐北齐,以军功授任帅都督。隋文帝时期,薛世雄多次建立战功,官至仪同三司、右亲卫军骑将。隋炀帝统治时期,他先后参加对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的战争。

    隋炀帝任命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大将军,与东突厥首领启民可汗联合进攻伊吾国,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启民可汗没有到。薛世雄孤军越过沙漠,伊吾人开始以为隋军不可能到来,所以都没有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军已越过沙漠,大为恐惧,于是请求投降。薛世雄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新城,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余名士兵戍守伊吾城,薛世雄率军返回。回京后,薛世雄因功升任正议大夫。薛世雄奉命率军出沃沮道,与各路大军全部到鸭绿水西岸汇集,共同攻打高句丽,在萨水与高句丽军交战,薛世雄战亡。

    杨达,本名杨士达,字叔庄,弘农华阴人,隋朝宗室大臣,大将军杨绍之子,女皇帝武则天外祖父。初以门荫,授给事黄门侍郎。跟随上柱国元谐攻打吐谷浑,迁吏部侍郎、开府仪同三司,转任内史侍郎。外放鄯州、郑州、赵州刺史,迁工部尚书、上开府,迁纳言,参与东都洛阳的建设。跟随隋炀帝远征高丽,拜右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卒于军中,时年六十五岁,获赠吏部尚书、始安郡开国侯,谥号为恭。唐高宗显庆年间,作为武后外祖父,获赠左仆射,谥号为懿。

    麴伯雅,祖籍金城,为中国古高昌的君主之一,属麴氏高昌之列,麴乾固之子。向隋朝朝贡,隋炀帝册封麴伯雅为光禄大夫、弁国公、高昌王。隋炀帝征伐高句丽,麴伯雅随行,隋朝将华容公主宇文玉波嫁给麴伯雅。归国后发生政变,麴伯雅失去王位,后复位,改元重光,三年后因病去世,由其子麴文泰继位。

    赵煚,字贤通,天水郡西县人,北魏到隋朝时期大臣,河东太守赵超宗的孙子,尚书左丞赵仲懿的儿子。举秀才出身,西魏时期,起家丞相宇文泰参军,随攻洛阳,受封平定县男,累迁中书侍郎。北周立国后,迁陕州刺史,击败陈朝名将吴明彻,授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长史。历任民部中大夫、益州长史、天官司会,累迁御正上大夫,加位上开府,客,迁大宗伯。隋文帝杨坚登基后,授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历任相州刺史、右仆射、陕冀二州刺史,去世,时年六十八。

    李浑,字金才,陇西成纪人,隋朝时期大臣,太师申国公李穆第十子。身材魁梧,美须髯。初仕北周,起家左侍上士。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授上仪同三司、安武郡公。隋朝建立后,授象城府骠骑将军,护卫晋王杨广出藩扬州,跟随越国公杨素大破突厥,进位大将军,授左武卫将军,领太子宗卫率。隋炀帝即位,转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册封郕国公。受到妻兄宇文述告李浑诬告谋反,坐罪赐死,宗族覆灭,唐朝建立后,恢复官爵,以礼改葬。

    姚僧垣,字法卫,吴兴郡武康县人,南北朝时期医学家,史学家姚察之父。精通医学,曾任南朝梁宫廷的御医。江陵之战后,西魏攻破江陵,进入北方朝廷任职。一生治验不可胜记,声誉远闻外域,累迁上开府,隋朝时期,册封北绛郡公。姚僧垣去世,终年八十五岁,追赠荆湖二州刺史,著有12卷、3卷行于世。

    赵绰,隋河东郡人,秉性正直刚毅,在时以明干见知,职任内史中士。杨坚辅政后,以赵绰清正刚直,北周引荐为录事参军。隋文帝杨坚代周,闻赵绰清正刚直,就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又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正。大理寺是隋代司法机关,而大理正就是大理寺的长官。

    罗爱爱,隋代人,女诗人,有传世。

    牛方裕,隋朝大臣牛弘次子,仕隋为符玺郎。隋末在江都附宇文化及,炀帝被杀,宇文化及引其参决政事,后任莱州刺史。

    元敏,元寿子,颇有才辩,而轻险多诈。宇文化及之反,敏创其谋,伪授内史侍郎,为沈光所杀。

    史义隆,隋朝史祥之子,官至永年令。

    令狐行达,隋末将领,官拜校尉,隶属于骁果军。随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发动江都兵变,用练巾绞死了隋炀帝,叛军要杀死隋炀帝,隋炀帝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对天子动刀,取鸩酒来!”马文举等人不答应,让令狐行达按着炀帝坐下。隋炀帝自己解下练巾交给令狐行达,于是令狐行达用这练巾绞死了隋炀帝。

    史祥,字世休,建康郡表氏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司徒史宁之子。骁勇善战,文武双全。北周时期,起家太子车右中士,袭爵武遂县公。隋朝建立后,拜仪同三司、交州刺史、阳城郡公,颇有惠政,迁骠骑将军。参加隋灭陈之战,拜上开府、蕲州总管,跟随晋王杨广击破突厥,迁右卫将军。隋炀帝即位,从平汉王杨谅之乱,打败綦连良,进位上大将军,历任太仆卿、鸿胪卿,迎接突厥启民可汗入朝,从征吐谷浑,进位左光禄大夫、左骁卫将军。参加攻打辽东之役,兵败除名为民。拜燕郡太守,遭到高开道起义军围攻,卒于途中。

第五十五章 杨广臣将——卢楚、赵长文、王通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