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事讲将2隋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智永和尚——王法极[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法极,南朝、隋朝人,字智永,和尚,会稽山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善书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王法极,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常居永欣寺书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书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王法极学钟繇,“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智永继承了祖辈学书锲而不舍的精神,有“退笔成冢”之说,传说智永居永欣寺三十载,每日深居简出,专心习字。他准备了数个一石多的簏子,笔头写秃了就换下来丢进簏子里。日积月累,竟积攒下十大簏子。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笔头掩埋其中,上砌坟冢,名之曰“退笔冢”。

    智永的书法真迹有、、等,其中以最佳,传所书有八百本之多,流传至今,可见有二,弥足珍贵。今日所见一为纸本墨迹卷,为日本小川简斋氏所藏,文凡二百行,已有残缺。书中不避隋唐帝讳,又有数字与唐以来传本不同,如“召”,后世本作“吕”等,据考此卷于唐代传入日本,著录于日本中。

    智永禅师晚年时,正在指导一位小沙弥练字,几位年轻书生慕名来寺谒求大师

第十三章 智永和尚——王法极[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