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战将王玄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回:别十年情意绵长 论佛教百感交集 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僧人休养生息,造诣也日渐精深,所以就让这佛道僧人支撑不住,迫于道义上的理论,不得不败下阵来……”

    “咳,这事呀就如我汉初年,那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辩论如出一辙呀”王玄策稍稍思索了一番之后,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愿听其详?”老国王也是带着满脸的迷惑问到。

    “在七百多年前,我华夏地正值汉王朝。当时的国家也是诸多思想争鸣,什么黄老学说,什么道家,什么法家,什么墨家,都是各成一体,均有自己的理论与主张。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后,并不提倡儒学,在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均用不同的流派治理国家,虽说给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面对各种学派的竞争,矛盾也日渐出现。自从武帝继位之后,介于当时的朝政环境,很想从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因此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同时,这黄老学说更与汉武帝的好喜功的个性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再后来,就到了元光元年,当时武帝召集各地的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问策。

    其中一人,名唤董仲舒就在对策中指出,春秋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在经过这辩论之后,儒术从道义之上完全胜出,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因此,自此以后这儒家文化,在我华夏地就成了这正统思想,一直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

    “原来这不同的国家,还真有这相同的事情,这佛教在我五印度兴起没落,也多次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佛教的存在,一直需要依靠城市,生存在最富庶的地区。原因很简单,僧人自己不劳动,全靠这信众的施舍,如若百姓基础一变动,这佛教自然就会受到剧烈影响。而婆罗门教,提倡四种种姓,每种都恪尽职守,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基础颇为牢固,就算是经历了战乱,在这农村地区,受到的影响往往是最小的,所以,他们都能够幸存下来。因此,当这鸠摩利罗在这那烂陀寺,将当时的部分高僧辨倒以后,又接连去了这珈蓝寺,等几个寺院,更是让这些僧人没有应对的本事,所以,这几年佛教已经远不如你们第二次出使时的境况了……”

    听得这一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是百感交集,不曾想,这才仅仅十年之时间,这五印度佛教就发生了这么的变化……听得这一番话语,也是回味悠长……

    编者说:佛教就是因为这样的模式,在五印度消亡下去的……

    (本章完)

第二十四回:别十年情意绵长 论佛教百感交集 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