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玄奘细讲缘起论 再说毗国人性变 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陛下此言甚善,故而当婆罗门教兴起之时,就是佛教没落之时;当佛教兴起之时,则是婆罗门教没落之时!相互争斗,相互斗法,相互理论,此消彼长,已有千年。这就是从根本上看想去甚远的缘由”玄奘法师虔诚的回复这。
君臣三人,就这样在老歪脖子枣树之下,开诚布公的讨论这五印度问题,一直到夕阳西下…
归根到底,两教之问题,都是人性的使然;虽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但是人性都是自私的。如若把转世为好人,当成最终的果,婆罗门教讲究顺其自然,就可以得到这种成果;而佛教告诉人们需要一番努力,一番善念之后方可得到这种成果。
试想,面对如此之的差异,一个得到面包颇为容易,一个得到面包则需要打斗一番;当然是,容易的更易让人们接受,这也就是这婆罗门教(印度教)在印度经久不衰之根本原因,这也是一个民族本心的使然……
这戒日王自从信奉佛教之后,在其带动之下,佛教在五印度兴,秉承智慧,仁慈之善念,他不仅停止了刀戈之兵,更是停止了破坏婆罗门教,选择两教并存的治国理政方略。但是你仁慈,别人却不一定慈悲……而这也为其不久以后的结局,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青史几行名姓,北茫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历史长河滚滚,好像七色彩虹,喜怒哀乐悲恐惊,多少刀光剑影。三皇五帝治世,朝代不断变更。明争暗斗苦经营,谁能造福百姓?
王朝的兴亡故事,说直白一点,无非就是一部奋斗与败家的历史。既然有了奋斗与败家,自然离不开主宰这些王朝兴亡的人物。
在兴盛时期,一个特别强势的人物突然倒塌;那么他带领的王朝,不仅可能中途没落,更可能分崩离析。
在没落时期,一个败家人物的突然坍塌或者消亡。那么他带领的王朝可能继续没落,也可能强势崛起,而这一切均取决于后继者的能力如何。
通俗一点,王朝的兴替从古至今,离不开人之谋略,之才智,之能力。回望五印度,依旧如此……
在第一卷咱们说起过这毗罗删那国,其国王正是曷利沙国的国相阿罗那顺,而其妻子则是阿尔米塔。这阿罗那顺自幼跟随这戒日王,南征北战,所以颇得他的信任。
因为是刹帝利种姓,更是这毗罗删那国的贵族,故而在戒日王统一五印度之后,就将其立为这毗罗删那国国王。
而他的妻子阿尔米塔,尽管也是刹帝利贵族,但是自从生下来之后,就诸信这婆罗门教。
而他们只见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看下节……
小知识:《佛说造塔功德经》,是一篇佛教经卷。
(本章完)
第二十四:玄奘细讲缘起论 再说毗国人性变 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