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楚春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勾践应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压境,诸位卿有何对策,可以一一讲来。”

    殿内先是一阵沉默,朱红的雕花木柱,堂上的檀香缕缕;铜鼎无声、满堂无言。

    半晌,便见一人垂首出班,跪拜于地,朗声奏道:“吴王阖闾死于吾国之手,今日其子夫差亲征,举兵报仇,吴国厉兵秣马已经三年有余,其势不可挡也吴军狭怒而来,将士齐心,其势正盛,不如依城据守,在橘州一带布成联结之势,采用疲敌战术,做坚守之计。”

    此人便是谋臣范蠡,年方三十有余,和夫文种都是楚国郢都人氏。因为楚国在平王之时,国势不振,奸臣当道,二人皆不得重用,于是范蠡和文种便逃到越国,被越王允常所用,后允常驾薨,二人便尽心辅佐勾践。

    勾践沉吟未答,又有夫文种奏道:“以臣愚见,不如卑词谢罪,与吴国讲和。只要吴王答应退军,待以后徐徐图之。今日如果与之顽抗,犹如楚国故事,到时国破家亡,悔之不及”

    其他诸臣都有上奏,文臣主张求和,而武将多建议出兵据守。

    勾践向堂下众臣挥了挥手,众臣便住了嗡嗡之声。勾践沉声道:“寡人有一策,众卿听后再作议论。现在吴国起兵来伐,我越国和楚国乃婚姻之国,为同盟联邦,而且楚国是吴国的世仇,怀破国之忿,如果我越、楚联手,两路出兵,吴国双拳难敌四手,吴军可破也”

    众臣一听勾践之言,无不惊。看来越王不但决不求和,并且不愿死守,而是要与楚国结为联盟,与吴军来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范蠡对道:“王此计当然绝妙。但是臣担心一旦楚国据不出兵,我国独挡吴军的攻击,那就十分危险了。”

    文种再次出班,伏地涕泣道:“王不可楚国君臣被吴军袭破郢都之后,畏惧吴军如虎,今日岂会因为吴军攻打我国而出兵呢如果楚国不出兵,我们又与吴军针锋相对,危矣”

    “主守与主和,寡人认为皆不可取。吴国是我们的世仇,我越国要生存、要发展,这吴国都是挡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如果敌人在家门叫阵,我们都不敢应战,岂不是让敌人轻视我越国无人耶夫请退。寡人主意已决寡人已经派遣使臣奔赴郢都,与楚王联手攻打吴国,使吴国两路受敌,自取其辱”

    诸臣欲再劝,见勾践十分坚决,也只得罢了。

    勾践便下令:着范蠡为统军副将,执符到各地调兵往橘州集结;又令夫文种权摄国政,防守都城会稽;

    于是勾践兴师,在全国征调各路军马3万人,率军亲征。任灵姑浮为前锋将,徐干为副将,畴无余负责调备兵械粮草,率军赶赴橘州应敌。

    而楚国的都城郢都,这里离吴越战场千里之遥,但是也极不平静。面对越王请求出兵攻打吴国的建议,在楚国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轩然波,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

    在楚国支持与反对出兵援越的也分成两个阵营:相国子西为首的反对派和军队将领为主的支持派。虽然相国子西提出了“联越制吴”的国家战略方针,但此时楚国还没有完全从上次的战败中挣脱出来,战争的创伤和阴影还记忆犹新,所以子西认为此时楚国的军队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做好和吴军对阵的准备。而楚国以右司马斗辛为首的武将一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和曾经的对手在战场上再一较高下,报仇雪恨,找回作为一名勇士的荣光,所以武将多支持出兵,与越国联手袭吴,迫使吴国形成两路作战的被动局势。

    而楚昭王将如何抉择越国兵已动,勾践做出了与吴国义无反顾,决一死战的选择。这位年轻的君主,把国家的命运交给了另一个国家来主宰,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未完待续

    龙腾 翠微居 文学网 h小说 未删节 全文阅读 尽在 xw3

第一百二十五章 勾践应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