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楚春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随侯却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la.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龙腾 翠微居 文学网 h小说 未删节 全文阅读 尽在 xw3伍员探知昭王奔随,奏请阖闾之后,领军来到随国南疆,屯兵于野。此次出兵,伍员领兵3万,任越朋为先锋,将专毅从之。

    吴军如入无人之境,在随国的京山之地扎下营。这京山是随国都城随州的门户,吴军陈兵于此,对随国君臣便形成了一股强的军事压力。看来伍员欲以兵威加于随侯,强索昭王。

    副将专毅素来谨慎,见随国毫无还手之力,便向伍员建议:因为随国是楚国的附庸之国,国土狭小,方圆不过数百里之地,不如以言辞相恫吓,不战而屈人之兵。

    伍员深以为善,于是亲自给随侯写了一封书信,意略曰:

    我们都是周天子的子民,先人各有封地。如今,请贤君环视楚国周围,那些小国虽然国土狭小,国力衰微,但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后裔。可是今天的汉水诸国,无不被楚王吞噬殆尽

    而今,天佑吴国,不被楚国所欺。吾国君臣励精图治,故能陈兵郢都,灭其宗庙,问罪于楚君。如贤君能够交出楚王珍,与吾国交好,那么汉阳之田就尽属于君侯矣如此,吴王和贤君就是兄弟之交,世代友好,同侍周王,游牧诸侯。反之,如贤君一味阴阳推诿,我等只能陈兵随州,以问君安

    随侯得伍员之书,心知事不好。虽说早已有心理准备,但如今吴军已经陈兵京山,取随州不过数日而已。随侯也不由得心急如焚、坐卧不安了。

    随侯便派人送信与城外军营中的楚国君臣,请他们进城议事;又召集随国臣上朝一起商议应对之策。

    昭王见吴军前来,而随国兵微将寡,难以为靠。而现在楚军只不过万余人,而且军心未整。战心全无,根本无力抗吴,昭王便有北奔诸侯之意。

    昭王道:“多谢贤君素来供养我等君臣,今日吴军相逼,寡人有北奔之意,贤君不必忧虑。”

    楚国臣们一听,无不惊失色。因为昭王北奔诸侯,那复国的梦想就更为遥远,那是他们不能接受的,除非万不得已。

    此时子期跪于昭王之前。涕泣道:“王如果北奔,那吾民何以为据既然吴军索求君王,臣有一策,请王应允。”

    众人都望着子期,听他有何良策。

    “臣与王为兄弟。臣与王的外貌极为神似。现在事情危急,不如把臣替着王之身。献与吴军。来一回偷梁换柱之计。那吴军得了伪王,自会退军而去。如此,眼下之危可解。”

    众臣听了子期之计,无不面面相觑,默然无言。

    昭王把子期扶起,摇头道:“兄长之策万万不可一旦被吴人识破。不但于事无补,反而白白丢了兄长性命。此计万万不可”

    王孙由于亦道:“此次吴军是伍员为将,他原是楚臣,岂会不认得王再说就算现在能够蒙混过关。但露那是迟早的事。此事一旦露,吴军又会寻来。臣以为此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确是不妥”

    众臣思之良久,并无良策。昭王还是提出老办法:奔往北面的秦国。那是自己母亲成长的国度,那是和自己有着某种血缘联系的国家,似乎可以依靠。

    随国君臣虽有不忍之意,奈何吴国兵压境,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得为楚国君臣北逃做好物质准备,备好快马和干粮,又送了些财物。

    但是,又一个难题摆在了楚国君臣们的面前:那万余楚师该如何置

    

第九十三章 随侯却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